bīng

疑兵


拼音yí bīng
注音一ˊ ㄅ一ㄥ

疑兵

词语解释

疑兵[ yí bīng ]

⒈  为了虚张声势、迷惑敌人而布置的军队。

troops deployed to mislead the enemy;

引证解释

⒈  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军阵。

《战国策·秦策三》:“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设疑兵以待 韩 阵,专军并鋭,触 魏 之不意。”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 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 临晋,而伏兵从 夏阳 以木罌缻渡军,袭 安邑。”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益张旍旗,以疑敌者。”
《晋书·吕光载记》:“龟兹王 帛纯 距 光,光 军其城南,五里为一营,深沟高垒,广设疑兵,以木为人,被之以甲,罗之垒上。”
《三国演义》第五八回:“贼若来时,陈兵於甬道外,内虚立旌旗,以为疑兵。”

国语辞典

疑兵[ yí bīng ]

⒈  虚设兵阵,造成假象,以迷惑敌人。

《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啗秦将。」
《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即下令于各门燃火,虚张旗号,设为疑兵,连夜撤围南去。」

英语troops deployed to mislead the enemy

分字解释


※ "疑兵"的意思解释、疑兵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所谓葬在不儿罕山的起辇谷用万马踏平,军队日夜巡逻守护实为疑兵之计,棺椁由金帐全体护卫队送至珠山宝地,沿途所遇之人全部灭口。

2、策略模式疑兵计价格由100木调整为175木。

3、那支你以为是疑兵而不加注意的军队,恰恰是敌人的攻击主力.

4、这里只是疑兵之计,正蓝旗禁地,准确地说,是禁地里的离地焰光旗,才是这支精锐部队的目的。

5、莫七见军心大乱,溃不成军,不须再斗,只需要疑兵相诈,即可降服这群贫生怕死的乌合之众,于是战在山头,大喝一声。

6、那支你以为是敌军疑兵而不加注意的部队其实是攻击主力。

7、号召全城的百姓扎草人,穿上士兵的衣服放到城楼上,作为疑兵

8、一定是新唐军竭尽全力歼灭己方三个波次的舰群之后无力再战,就摆出疑兵之阵,牺牲2艘战列舰只是为了让自己在疑惑中放弃追击。

9、同时给郑耀邦下令,让其带领从垫江赶来的用作疑兵的特种兵迅速前往战场,作好隐蔽狙击敌军军官,尽量制造混乱。

10、那支你以为是敌军疑兵而不加注意的部队,恰恰就是敌人的攻击主力.

11、先施以疑兵之计,分次举火,麻痹敌人,使其疲惫,扰乱军心。

12、他再一想,那孟获生性好疑,恃勇少谋,就给他来个疑兵计吧!运筹停当了,便命左右传下话去,明日早起,如此这般。

13、可是,张奉并没有从宜阳随侍回京,他是领着大队人马充当疑兵之用,从这点上说,不能完全洗清张让父子的嫌疑!

14、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刚刚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骑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