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母投杼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详细解释
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联以不明,虽有~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百科解释曾母投杼,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织布机的梭子)而走,谓流言可畏。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例子联以不明,虽有曾母投杼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三国志 吴书 孙权传》)
基础信息
拼音zēng mǔ tóu zhù
注音ㄗㄥ ㄇㄨˇ ㄊㄡˊ ㄓㄨˋ
感情曾母投杼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流言可畏。
近义词曾参杀人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骄奢淫逸(意思解释)
- 半老徐娘(意思解释)
- 破天荒(意思解释)
- 轻尘栖弱草(意思解释)
- 风樯阵马(意思解释)
- 温故知新(意思解释)
- 联篇累牍(意思解释)
- 油光可鉴(意思解释)
- 言与心违(意思解释)
- 爱财舍命(意思解释)
- 如汤沃雪(意思解释)
- 掎角之势(意思解释)
- 本本源源(意思解释)
- 流血成河(意思解释)
- 断梗飘萍(意思解释)
- 高山景行(意思解释)
- 人才出众(意思解释)
- 龙盘虎拏(意思解释)
- 以日为岁(意思解释)
- 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意思解释)
- 帷幕不修(意思解释)
- 翻陈出新(意思解释)
- 相安相受(意思解释)
- 得意忘筌(意思解释)
- 玉石混淆(意思解释)
- 释车而走(意思解释)
- 颉地颃空(意思解释)
- 悬羊击鼓(意思解释)
※ 曾母投杼的意思解释、曾母投杼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用计铺谋 | 铺:展开,安排。运用计策,安排谋略。 |
同垂不朽 | 一同流传,永不磨灭。 |
漠不关心 | 漠:冷淡;冷漠。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
投桃报李 |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
明鉴万里 | 明:眼睛亮;鉴:洞察。对外面或远方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形容人料事准确,识见高明。 |
望帝啼鹃 |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
发愤自厉 | 发愤:下决心,立志;厉:磨砺。立志磨炼自己。 |
自新之路 | 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 |
鼠窃狗偷 | 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
主忧臣辱 | 君主有忧患是作臣子的耻辱。 |
言扬行举 | 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
披发文身 |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
争锋吃醋 | 见“争风吃醋”。 |
沸沸汤汤 | 水腾涌貌。 |
琵琶胡语 | 见“琵琶旧语”。 |
东偷西摸 | 指暗中干不正当的事。 |
实心眼 | 老实忠厚、不滑头的。 |
伯歌季舞 |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 |
栖栖遑遑 | 栖栖:忙忙碌碌不安的样子。遑遑:匆忙不安定的样子。忙碌不安,到处奔波。亦作“栖栖惶惶”。 |
为虎添翼 |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
连篇累幅 | 同“连篇累牍”。 |
断齑块粥 | 见“断齑画粥”。 |
振兵释旅 | 收缴兵器,解散军队。 |
铜铸铁浇 | 见“铜浇铁铸”。 |
优游自得 | 悠闲如意。 |
下陵上替 | 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 |
一息尚在 | 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
枉法取私 | 贪污受贿,违犯法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