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科举制科举制的意思
zhì

科举制


拼音kē jǔ zhì
注音ㄎㄜ ㄐㄨˇ ㄓˋ

科举制

词语解释

⒈  隋代以后各代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炀帝设进士科。唐代置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由皇帝临时下诏设科考试称制科,定期由吏部(后由礼部)主持的进士科为常科。宋代以后各朝的科举制只有进士科,考试都用儒家经义。明清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用八股格式,依据朱熹《四书集注》等书写文章。1905年废止。

分字解释


※ "科举制"的意思解释、科举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科举制与民族传统文化构成双向关系,在长期考试实践中形成品类繁多的科举文化。

2、唐代科举制具有匡时济俗的功能。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f TANG Dynasty had the function of healing the society

3、事实上,到了明朝后期,八股文已经变成科举制义文章的一种泛称。

4、唐代举制与选制是分离的,举选权利即参加科举考试与铨选的权利。

5、明代初年乡饮酒礼被割断了与科举制的关联,导致在清代宾兴礼演化成一种成熟的地方性科举典礼。

6、毫无实际意义,耗读书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科举制是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7、从设计原则上看,科举制遵循着平等竞争的精神,打破了门第出身对人的限制,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调动起整个社会的精神资源。应该说,作为社会政治领域的一项重大发明,和世人皆知的四大发明相比,它毫不逊色。张宏杰

8、尽管科举制已进行了旷古未有的改革,从考试的内容到形式都试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但仍然无法逃避灭亡的命运。

9、由此观之,科举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因而其影响也具有典型的双重性。

10、殿试是唐代科举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1、究其原因是中国科举制中公平竞争原则的完全丧失而文官制吸收了这一原则精华并使之制度化导致。

12、你说大清朝完蛋在哪儿?甭骗我,说什么孙中山呀、革命党呀。清朝灭亡,就是因为废除了科举制

13、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科举制的“匡时济俗”功能才能发挥出来。

14、科举制并不是自创生即完备周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也曾经历了失误、挫折,甚至后退。但是,由于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的持续努力,它一步步地完善,一步步地走向成熟。张宏杰

15、在历史那散乱随意的脚步当中,三年大比的科举制以它的规整而紧凑的节奏引人注目。在历史跨入了二十世纪的门槛之后,它才终结了前进的姿态。在崭新的世纪里,很多旧的东西死去了,人们记忆中保留的是这些事物临终前衰老而丑陋的面孔,这些长寿的死者没有得到一个应该有的体面葬礼就被人淡忘了。张宏杰

16、几经汉代君臣的揣摩与深思远虑,作为人才鉴别准绳的儒家学说被崇尚了,其后中经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开其端绪的科举制,鉴别的有效方法亦被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