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词语解释
科目[ kē mù ]
⒈ 学术等按不同性质划分的类别。
英subject (in a curriculum);
⒉ 学校教学中指课程名目。
⒊ 古代分科取士的名目,始自隋唐。
⒋ 会计账目。
英headings in an account book;
引证解释
⒈ 法规、学术、帐目等按其性质划分的类别和名目。
引《旧唐书·李峤传》:“窃见 垂拱 二年诸道巡察使所奏科目,凡有四十四件,至於别準格敕令察访者,又有三十餘条……今之所察,但準 汉 之六条,推而广之,则无不包矣,无为多张科目,空费簿书。”
邹韬奋 《经历》二:“后来进了小学,最怕的科目便是算学。”
丁玲 《母亲》:“学堂里科目是很多的,国文,修身,地理,历史,总有十几门。”
⒉ 指 唐 代以来分科选拔官吏的名目。
引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唐 科目至繁,《唐书》志多不载。”
宋 陈亮 《谢教授墓志铭》:“国家以科目取士,以格法而进退之,权奇磊瑰者固於今世无所合,虽復小合,旋亦弃去。”
《明史·选举志一》:“明 制,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者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科目》:“唐 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 开元 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詔曰制举……见於史者凡五十餘科,故谓之科目。”
⒊ 指通过科举取得的功名。
引宋 陈亮 《送吴久成序》:“少以气自豪,出手取科目,随輒得之。”
明 宋濂 《汪文节神道碑》:“忠孝大节,揆古无让,於今无媿,可谓不负於科目矣。”
清 金人瑞 《春感》诗之四:“半生科目沉山外,今日 长安 指日边。”
⒋ 指科目人。
引元 刘壎 《补史十忠诗·枢密闽广宣抚史陈公》:“不有二忠存,千古笑科目。”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这太守姓 雷 ……年纪六十多岁,是个老科目。”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李文贞公 光地 以 直 抚入相, 桐城 方侍郎 苞 叩之曰:‘自入国朝,科目躋兹位者凡几?’”
国语辞典
科目[ kē mù ]
⒈ 隋唐时分科取士的名目。如秀才、明经、进士等;而明经又有五经、三经、二经等区分。后沿用为科举的通称。
引《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
⒉ 按事物性质,对学术或其他事项所划分的类别。
英语subject
德语Kostenstelle; Fachgebiet
法语programme des études, matière d'enseignement, discipline, sujet
分字解释
※ "科目"的意思解释、科目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你的主修科目和辅修科目是什么?
2、多数时候,他们只想知道应该选读什么科目.
3、他在小学教的科目是孟加拉语.
4、本次考驾照一次*交费,包教包会,含科目二和科目三的补考费!本次团购首期为一个月时间,消费者报名一周后就可参与科目一的考试。
5、定义一个账户为统驭账户,可以保证总账科目与明细科目的集成。
6、我国物理治疗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学校与临床教育师资短缺,临床实习场所缺乏,与共同科目与专业科目缺乏整合。
7、大学的学生总是专注于一个专业科目,但有些人认为应鼓励学生学习的科目除了自己的主题。
8、政治、外语、专业基础课、加考科目4门。
9、获得APID证书需要从一系列AP课程类别中选择要学习的科目,并在考试中通过至少五门科目。
10、例1:他的副修科目是工程。
11、每科目各学年成绩之平均数,作为各该科目之结业成绩.
12、薄弱科目要设法在课外补上来。
13、授课分为造花、编物、裁缝、刺绣、图画五科目。
14、你的主修科目是什麽?
15、此于文、武正科外,特设专科以考西学,可与科目并行不悖,而又不以洋学变科目之名,仍无碍于祖宗成法也。
16、新高中科目考试的及格分数为40分。
17、统考科目已初步确定,比如语文、数学和英语是必考科目。
18、注册会计师考前六科冲刺技巧注会考试的六个科目中,每个科目都有各自的特点。
19、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笔试。
20、换句话说,由于选考科目“一考两用”,所以考生既可以获得学考等级,同时又获得高考选考科目赋分。
相关词语
- kē sōng科松
- cǎo kē草科
- zhèng kē正科
- diàn kē佃科
- kē jí科级
- chà kē差科
- lǐ kē理科
- yǎn kē眼科
- jǐng kē井科
- kē nà科纳
- zhòng kē重科
- jùn kē峻科
- jiù kē旧科
- kē shuì科税
- péng kē蓬科
- yī kē医科
- fēn kē分科
- gōng kē工科
- kē yuán科员
- shà kē煞科
- bēi mù卑目
- méi mù眉目
- cóng mù从目
- zhuó mù斫目
- nuǎn mù暖目
- kāi mù开目
- zhèng mù正目
- zhù mù眝目
- mù shì目视
- yǎo mù眑目
- mào mù眊目
- kè mù课目
- tí mù题目
- àn mù暗目
- hàn mù睅目
- tóu mù头目
- biāo mù标目
- mù dì目的
- wèn mù问目
- chēng mù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