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议

词语解释
驳议[ bó yì ]
⒈ 对别人主张、建议进行辩驳(多指书面的)
英correct;
⒉ 驳斥别人时提出的意见(多指书面的)
例祖冲之勇敢地进行了辩论,写出了一篇非常有名的驳议,指《辩戴法兴难新历》
⒊ 臣属向皇帝上书的一种,多指在书中驳斥别人的意见。如:柳宗元的《驳复仇议》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駮议”。
⒉ 古时臣属向皇帝上书的名称之一。就他人所论而予以辩驳。
引汉 蔡邕 《独断》卷上:“凡羣臣上书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其有疑事,公卿百官会议,若臺阁有所正处,而独执异议者,曰驳议。驳议曰:某官某甲议以为如是,下言臣愚戇议异。”
《后汉书·应劭传》:“又集駮议三十篇,以类相从,凡八十二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迄至 有汉,始立驳议……夫驳议偏辨,各执异见;对策揄扬,大明治道。”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后臺省駮议恐隳县官法,遂寝其行。”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汉 定礼仪,书亦四品:章有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别有谢恩,有封事,有让表,有驳议。”
⒊ 犹异议。
引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到 范墓 去粜没有好处’,同伴间也提出了驳议。”
国语辞典
驳议[ bó yì ]
⒈ 汉时臣属对朝廷决策有异议而上书,称为「驳议」。也作「駮议」。
引《东观汉记·卷一七·宋均传》:「数纳策谋,每驳议,未尝不合上意。」
《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
分字解释
※ "驳议"的意思解释、驳议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会议上,我们对他的主张提出了驳议。
2、这篇理直气壮、词句铿锵的驳议,充分显示了他敢于坚持真理的可贵品质。
3、我觉得这个提法有问题,今日试驳议之.
4、愚谓凡为驳议者,皆当引律令、经传,不得直以情言,无所依准,以亏旧典。
5、会议上,我们对他的主张提出了驳议.
6、陈昌发不同意他的话,驳议说:旧时候从事老行业的人,大多是一辈儿传一辈儿,干上这行也喜欢这行,凭手艺吃饭,不嫌贵贱。
7、我觉得这个提法有问题,今日试驳议之。
8、而私相杀人之风的积弊,两度提出驳议:夫《轻侮》之法,先帝一切之恩,不有成科班之律令也。
9、袁崇焕为宁前道,提出驳议,说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
10、自张璁、霍韬献议,论者指为干进,逆钳人口,致达礼者不敢驳议。
11、汉使既到,便偃蹇自信;若复遣之,虏必自谓得谋,其群臣驳议者不敢复言。
相关词语
- bó jié驳诘
- bó zuǐ驳嘴
- bó xíng驳行
- bó luò驳骆
- gé gé bó bó格格驳驳
- bó biàn驳辨
- bó chuán驳船
- bó cǎi驳彩
- bó zhèng驳正
- bīn bó斌驳
- bó bǎng驳榜
- bó rǒng驳冗
- bó qū驳屈
- bó huí驳回
- bó huǒ驳火
- bó xiǎn驳藓
- bó wèn驳问
- bó shí驳蚀
- bó shū驳书
- bó lùn驳论
- fā yì发议
- yì yì异议
- gěng yì梗议
- kuǎn yì款议
- dān yì单议
- huì yì会议
- yì chéng议程
- hé yì合议
- bā yì八议
- biān yì边议
- jǔ yì沮议
- zàn yì赞议
- chá yì察议
- cuō yì磋议
- gāo yì高议
- chuàng yì创议
- kuī yì窥议
- cháo yì朝议
- jì yì计议
- jué yì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