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驳

词语解释
批驳[ pī bó ]
⒈ 批判驳斥。
例批驳反动言论。
英refute; criticize;
⒉ 旧指书面驳回下级的书面报告或请求。
英rebut;
引证解释
⒈ 批评驳斥。
引明 张居正 《答蓟镇巡抚言优假将官书》:“如以僕言为非者,幸直赐批驳,以为后来用人之鉴。”
清 顾炎武 《与陆桴亭札》:“近刻《日知録》八卷,特付 东堂 邮呈,专祈指示。其有不合者,望一一为之批驳。”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十章:“徐胜 有些气,涨红了面孔批驳她说:‘你还在耍阴谋,装样子,呸!’”
⒉ 上级对下级书面呈请事项作否定的批示。
引清 袁枚 《随园随笔·政条》:“今上司不允下议,号称批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会审官因为他告的是个道臺,又且事隔多年,便批驳了不准。”
国语辞典
批驳[ pī bó ]
⒈ 批评、驳斥。
引《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胡中立听他此言,无可批驳,便说道:『自古至今,有几个完人?』」
近驳斥 批判 批评 反驳
反赞同
分字解释
※ "批驳"的意思解释、批驳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12月25日,孙中山回到上海,早对国内形势了然于胸的他批驳了革命党内妥协退让的观点,坚持在尽快结束战争、建立共和国家的基础上进行南北议和。
2、古代子路闻过则喜,意思是听到别人讲我们的过失我都很欢喜,绝对不会反而批驳对方,要跟对方辩驳,甚至会怨恨对方,这样的人叫没福。
3、对早在"百家争鸣"时期就已成为显学的儒家的"德治"学说,韩非从法家的立场,进行了尖锐的批驳。
4、针对杜氏提出的调和论与统整说,陈氏做了详尽的批驳,提出只有德、赛两先生才能救治中国的黑暗。
5、对错误的论点进行层层批驳,其荒谬就昭然若揭了。
6、批驳党内的声音不断在批评你应该做的事对一个稳定的基础。
7、玛丽逐条批驳了亨利在会上提出的建议.
8、另一些作家当年同类书中写道,我看过几个图书批驳。
9、消息一经传出,马上有人著文批驳,好像从此云南的天就要塌下来了,从此会假货横行,暗无天日。
10、同时国王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批驳“保皇派”黄衫军,后者在2008年末发动叛乱,推翻了由他信代理者所掌权的政府。
11、他们都打着“捍卫毛*席思想、捍卫无产阶级路线”旗帜,高呼“保卫毛*席”口号,互相批驳,从辩论升级为钢钎、大刀等冷兵器。
12、从表面上看,这是个不可批驳的理由,但是实际上这是完全无用的。
13、表彰一个人最好用公文,批驳一个人尽量用电话。
14、对早在"百家争鸣"时期就已成为显学的儒家的"德治"学说,韩非从法家的立场,进行了尖锐的批驳。
15、对早在"百家争鸣"时期就已成为显学的儒家的"德治"学说,韩非从法家的立场,进行了尖锐的批驳。
16、对早在"百家争鸣"时期就已成为显学的儒家的"德治"学说,韩非从法家的立场,进行了尖锐的批驳。
17、有教养的人批驳别人,有智慧的人批驳自己。
18、举凡分账、指令、告示、批驳、训令、诉讼、书信、行礼、立契、借单、合同、卜文、婚表、庙文等,皆有赖于私塾。
19、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之后,就继续挖山。
20、对早在"百家争鸣"时期就已成为显学的儒家的"德治"学说,韩非从法家的立场,进行了尖锐的批驳。
相关词语
- páng pī旁批
- pī hào批号
- xiàn pī宪批
- pī dǎn批伔
- pī luò批落
- pī yǔn批允
- jiē pī揭批
- pī zhào批照
- yù pī御批
- piàn pī片批
- pī yàn批验
- pī qīng批倾
- pī fèng批凤
- pī pàn批判
- pī liàng批量
- pī lǎn批览
- pī xíng批行
- pī bǔ批捕
- pī hàn批扞
- pī fǎn批反
- bó luò驳落
- bó lè驳乐
- chì bó赤驳
- bó biàn驳辨
- bó jī驳讥
- bó bó liè liè驳驳劣劣
- bó jié驳诘
- bó nán驳难
- bó huǒ驳火
- bó yùn驳运
- pì bó辟驳
- cī bó疵驳
- bó xiá驳瑕
- bó wéi驳违
- bó cí驳辞
- bó luò驳跞
- fēng bó封驳
- bó fèi驳费
- bó zé驳责
- bó chì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