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


拼音bó yí
注音ㄅㄛˊ 一ˊ

伯夷

词语解释

伯夷[ bó yí ]

⒈  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儿子。他和弟弟叔齐,在周武王灭商以后,不愿吃周朝的粮食,一同饿死在首阳山(现山西省永济县南)。后人称颂他们能忠于故国。

Bo Yi;

引证解释

⒈  相传为 颛顼 之师。一说“亮”即“夷”字之误,隶书‘夷’字或作‘夷’,与‘亮’形近。见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汉书》。

《山海经·海内经》:“伯夷父 生 西岳,西岳 生 先龙,先龙 是始生 氐羌,氐羌乞 姓。”
郭璞 注:“伯夷父,顓頊 师,今 氐羌 其苗裔也。”
《吕氏春秋·尊师》:“帝顓頊 师 伯夷父。”
陈奇猷 校释:“《汉书·古今人表》作‘ 柏夷亮父 ’, 班固 自注云:‘ 顓頊 师’。案,柏、伯通。 伯夷 其氏…… 亮 其名,‘父’则是男子之美称也。”

⒉  舜 的臣子, 齐太公 的祖先。参阅《史记·五帝本纪》。

《书·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僉曰:‘ 伯夷。’”
孔 传:“伯夷,臣名, 姜 姓。”
《墨子·尚贤中》:“伯夷 降典,哲民维刑。”
《文选·张衡<东京赋>》:“伯夷 起而相仪, 后夔 坐而为工。”
薛综 注:“伯夷,唐 虞 时明礼仪之官也。”

⒊  商 末 孤竹君 长子。详“伯夷叔齐”。

《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伯夷 也。”
明 徐元 《八义记·公孙赴义》:“我死埋我在 伯夷 首阳山 根底,万古留传作话儿。”

国语辞典

伯夷[ bó yí ]

⒈  神话传说中的神仙。

《山海经·海内经》:「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晋·郭璞·注:「伯夷父颛顼师,今氐羌其苗裔也。」

⒉  人名:(1)​ 舜的臣子,生卒年不详。(2)​ 孤竹君的长子,生卒年不详。参见「伯夷叔齐」条。

《书经·舜典》:「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
《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分字解释


※ "伯夷"的意思解释、伯夷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看着一群率真的老人,我想起了长旺村不仅有伯夷叔齐的传说,还有一个传承至今的民俗。

2、也就是说,如果此刻满者伯夷空军用F4作为护航飞机的话,就完全有可能把玫瑰特种部队投放到加里曼丹岛来。

3、伯夷因为顾全荣誉、名声而死,就一定清高、神圣吗?

4、历史上著名的逊让君位的伯夷、叔齐,其故里就在此地。

5、古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近有清华校友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粮!韩国汉城街头看不到日本汽车,韩国有40多个民间团体支持抵制日货,韩国女星金喜。

6、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占,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

7、伯夷,叔齐二人为了不食周朝的食物,最后绝食而死。

8、孟子把柳下惠和伯夷并称为百世之师,令人感叹的是师承先贤、亲承教化没有机会,实在是有原因的。

9、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10、伯夷、叔齐也可称得上是守死善道了。

11、在那种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社会中,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宁肯饿死于首阳山上,以示不屈。

12、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黄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兮!今中国乡村旋即覆灭,国人精神将无所依,灵魂飘荡,饥寒交迫,故借伯夷之歌以哀之。

13、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

14、的伯夷、叔齐,自此以后有名有姓、隐名埋姓的隐者更是多若繁星,数不胜数。

15、商朝末年,周武王要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这样做不仁慈。

1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7、义正言辞 ,直接把满者伯夷的攻击定性为见钱眼开,夺宝杀人的强盗行径。

18、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

19、满者伯夷总统素里加罗认为柔佛统一之后将对满者伯夷形成半包围圈,菲律宾总统马卡帕加尔则认为沙巴是菲律宾的一部分,不应被柔佛吞并。

20、另外,在加里曼丹岛上的满者伯夷陆军还有2个师,丛林里的大雅人对我们也不是完全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