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议


拼音hé yì
注音ㄏㄜˊ 一ˋ

繁体和議


和议

词语解释

和议[ hé yì ]

⒈  战争双方的和谈会议。

peace negotiations;

引证解释

⒈  关于停战、讲和的主张。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秦会之 既主和议,大帅皆罢兵权。”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正统 己巳秋,兵部尚书 于谦 以社稷为重,力排和议。”

⒉  与对方达成的和平协议。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八年二月》:“用兵须杀人,若因和议得遂我所欲,岂不贤於用兵。”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道光 二十二年,西夷和议成, 林文忠公 则徐 戍謫 伊犂。”
沙汀 《范老师》:“成都 物价大跌,因为和议已经成功,内战停止打了。”

国语辞典

和议[ hé yì ]

⒈  与对方达成协议,停止争斗。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和议既成,直到绍兴十二年自虏中回銮。」

和谈 协议

分字解释


※ "和议"的意思解释、和议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吾人将有一项信念,即在订立和议之时,美国以及其他英勇之盟友,将不致为一时种种权宜。

2、哈图什尔把写在银板上的和议草案寄送埃及,拉美西斯二世以此为基础拟定了自己的草案,寄给赫梯国王。

3、谁知道金军一来就包围了城池,反而诬蔑宋军破坏和议,要宋军投降,那杨钦差是秦桧帮凶,罗伦是秦桧门生,看来是两人执意要葬送三千商州子弟兵。

4、这和议使得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每年所省征调费不啻百万,长城沿线出现了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兴旺景象。

5、他们在力主抗金,拒斥和议的抱负上肝胆相照。

6、中国古代咏史诗可以归纳为感史诗、述史诗和议史诗这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有其不同的历史阐释方式。

7、明代隆庆和议之后,长城沿线同样出现“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凑,无异于中原”的兴旺景象(《无梦园集》卷2)。

8、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秦桧与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纳贡。

9、美国卡特中心的选举观察人士大卫。博迪说,这使得总统当选人和议员合作的能力比他的个人成功更重要。

10、老夫昔日首倡和议之举,何尝不知必会遗羞后世,惹来千古骂名,只是老夫耿耿此心,为的不外大宋江山万年基业,天下人物议汹汹,又何足道哉了!

11、至于为达和议献媚金人,并一手策划岳飞冤案,秦桧必受千古骂名,而陛下亦必贻笑万世……

12、实话跟你东注先生说,圣祖爷定的永不加赋,皇上又年年蠲免钱粮,要不是关税和议罪银子,户部的库底子早就扫他娘的精光了!

13、由于在和议之前的谈判中中国仅处于观察员的被动位置,因此“马克马洪线”被中国视为奇耻大辱。

14、你想这六条要求,与中央开出的六条款约,简直是南辕北辙,相差甚远,有什么和议可言。

15、因为这明确显示了为达成和议,双方都需要做些什么及其可行性。

16、昨据弈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款,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

17、诗中以古讽今,用南宋秦桧与金议和,以致不能恢复旧疆的历史事实,直斥和议之罪。

18、他既明知朝廷专讲和议,他却偏要直捣黄龙。

19、大才刚才愣神时,就是回忆这年头在历史书中看到的情况,虽然年月已然是记不清楚,但孝宗同金世宗商定的“隆兴和议”。

20、张居正深谙长城边防与和平交往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在达成“隆庆和议”之后,他仍再三强调“桑土之防,戒备之虑,此自吾之常事,不容一日少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