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于时


拼音yú shí
注音ㄩˊ ㄕˊ

繁体於時

于时

词语解释

于时[ yú shí ]

⒈  介宾词组。在这个时候,当时。

于时冰皮始解。——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for the moment; then; at that time;

引证解释

⒈  于是,在此。

《诗·大雅·公刘》:“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郑玄 笺:“于,於;时,是也。京地乃众民所宜居之野也,於是处其所当处者,庐舍其宾旅,言其所当言,语其所当语。”

⒉  当时,其时。

《文选·张衡<东京赋>》:“歷载三六,偷安天位。于时蒸民,罔敢或贰。”
李善 注:“言是时众民无敢有二心於 莽 者。”
晋 向秀 《思旧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 虞渊,寒冰凄然。”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王氏 自在船尾,听得鼾睡之声彻耳,于时月光明亮如昼,仔细看看,舱里没有一个不睡沉了。”

⒊  见“于是”。其时,当时。

《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皇后穆氏》:“於时, 后主 未有储嗣, 陆 阴结待。”
唐 杜甫 《又上后园山脚》诗:“於时国用富,足以守边疆。”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贤达高风》:“李及 ……知 杭州。於时内侍 江德元 居中用事。”

国语辞典

于时[ yú shí ]

⒈  当时。

《文选·向秀·思旧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水凄然。」

⒉  在此。

《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⒊  于是。

《诗经·周颂·我将》:「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分字解释


※ "于时"的意思解释、于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幸福的人不役于时,他们从经验得知,万物皆变。今天的好运也许明天就会消失,而今天的危机可能会转化成明天的好运。

2、惟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

3、将军敦壮,摧峰登难,立功立事,于时之干。

4、质常恐溘先朝露,不得展其旅力,为公扫除,于时悔之何及。

5、于时军国多务,日不暇给,帝方骄怠,恶闻政事,冤屈不治,奏请罕决。

6、他们无忌的诤言谠论,铁肩道义,于世有补,于时多益。

7、于时朝政渐乱,货贿公行,凡当枢要之职,无问贵贱,并家累金宝。

8、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

9、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惊天动地。

10、于时东宫盛征天下才学之士,至于博物洽闻,皆出其下。

11、而鲁庄公那位庶弟仲庆父为夺王位杀死了公子般和鲁闵公制造了鲁国大乱后,便是从密邑逃往莒国,后在遣回途中于时密河边畏罪自杀的。

12、妻请大会宗亲为别,因于众中攘袂数允隐慝十五事而去,允以此废于时

13、该方法采用基于熵的小波包最佳基选取准则,对局部损伤信号进行自适应小波包分解,将分解结果显示于时—频空间即相平面上。

14、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敦、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15、‘于时王龙溪妙年任侠,日日在酒肆博场中,阳明亟欲一会,不来也。

16、陈贞慧曾中乡试副榜第二人贞慧也是复社成员,文章风采,著名于时,曾与吴应箕、顾杲共议声讨阮大铖,由吴起草《留都防乱檄》,揭贴于南京,为阮所恨。

17、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18、幸福的人不役于时,他们从经验得知,万物皆变。

19、许实同志以微音为笔名,长期为羊城晚报的“街谈巷议”专栏撰写时评,以扬清激浊、直言辛辣见称于时

20、在移动计算机环境中,数据广播只适应于时具有公共访问兴趣的热点数据的访问,而传统的联机请求方式则可以访问任何服务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