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o

五教


拼音wǔ jiào
注音ㄨˇ ㄐㄧㄠˋ

五教

词语解释

五教[ wǔ jiào ]

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唐人对司徒的别称。佛教语。华严宗判教为五,即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

引证解释

五教[ wǔ jiào ]

1.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

例证《书 · 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
孔 传:“布五常之教。”
《左传 · 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
《旧唐书 · 玄宗纪下》:“敦风劝俗,五教攸光。”

2.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

例证《管子 · 兵法》:“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

3.唐 人对司徒的别称。

例证宋 ·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五教念女早寡,不能忘情,乃召门生故吏而告之。”
此指 唐 · 司徒 裴璩。宋 · 洪迈 《容斋四笔 · 官称别名》:“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太尉为掌武,司徒为五教。”

4.佛教语。华严宗判教为五,即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

例证唐 · 法藏 《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

国语辞典

五教[ wǔ jiào ]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教育。

例证《书经 · 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汉 · 孔安国 · 传:“布五常之教。”
《左传 · 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

2.训练军队的五种方法。

例证《管子 · 兵法》:“五教,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

3.唐代称司徒为五教

例证宋 · 洪迈《容斋四笔 · 卷一五 · 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司徒为五教。”

4.中国佛教华严宗将佛教经典判分为五种教法。分别为小乘教,指宣说四圣谛、十二因缘的经典,如《阿含经》;大乘始教,指宣说一切皆空的经典,如《般若经》;大乘终教,指宣说真如缘起的经典,如《楞伽经》;顿教,指宣说顿悟教法的经典,如《维摩诘经》;圆教,指完全说一乘教理的经典,如《华严经》。华严宗认为五教中圆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借以推证华严经是诸经之王。

例证《华严经探玄记 · 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

分字解释


※ "五教"的意思解释、五教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庠序设而五教明,则德化洽通,彝伦攸叙,有耻且格也。

2、现在来说至少应该有五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3、老河口境内,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五教并融。

4、经过1600年的发展,庐山已形成一山兼聚五教的罕见现象。

5、一心二用三番四复五教六导七了八当九变十化,终成桃李满天下,欣慰无悔人人夸;教师节到了,祝天下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笑哈哈!

6、今天纲已缀,德树西邻,丕显祖之宏规,縻好爵于士人,兴五教以训俗,丰九德济民,肃明祀以礿祭,几皇道以辅真。

7、那么在东西方五教创立兴起后,佛家说万法归一、道家说抱元守一、儒家说执中精一、耶教说默祷亲一、回教说清真返一。

8、形式众多的宗教地名,真实记录了昭通五教共存的历史。

9、在当代中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五教并存,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征。

10、他每天早上加入上课的自行车大军,熹微的晨光之中,三教到五教的主干道上,无数的自行车如赛跑一般,川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