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教

词语解释
礼教[ lǐ jiào ]
⒈ 礼仪教化。
英the Confucian or feudal ethical code;
引证解释
⒈ 礼仪教化。
引《孔子家语·贤君》:“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都人士女,服习礼教。”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江 表虽远,密邇海隅,然染道化,率礼教,亦既千餘载矣。”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这几年来,报章上常见有因经济的压迫,礼教的制裁而自杀的记事,但为了这些,便来开口或动笔的人是很少的。”
叶圣陶 《倪焕之》二十:“被重新估定而贬损了价值的,要算往常号称‘国粹’的纲常礼教了。”
国语辞典
礼教[ lǐ jiào ]
⒈ 礼仪教化。
引《书经·毕命》汉·孔安国·传:「世有禄位,而无礼教,少不以放荡陵邈有德者。」
《孔子家语·卷三·贤君》:「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
分字解释
※ "礼教"的意思解释、礼教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独身主义对于天主教会的牧师来说是义不容辞的(但对于英国国教徒,或大多数出于教皇势力掌控下的东方礼教来说,并非如此)。
2、王粲有“好驴鸣”这一癖好,曹丕为其“驴鸣送葬”这一荒诞无礼的行为背后,蕴含着一种超越礼教束缚的真性情。
3、男女授受不亲,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
4、他入川后,很快便平定了南北番人的骚乱,并倡导礼教,轻徭薄赋,礼贤下士,广罗人才。
5、相比起来后者相当的粗糙。由于后世人们逐渐忘记礼仪的意义,终于有全没有礼教的人的暴行。
6、本地人说那方外人思想开化,不懂礼教,方外人说那本地人,思想保守,难以开化。
7、思想上是情的大解放,因为中国礼教发展到顶时,把自然的那种impulse(冲动)压抑、扼杀了,所以汤显祖写这部东西时,勾起多少人生的欲望,动天地、泣鬼神。
8、他达生任性,不太注重儒者节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魏、晋清谈家破弃礼教的风气。
9、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不只是当时当地,对后代也贻害无穷.
10、不过知道是一回事,接受又是另外一回事,身为方外之士,对男女礼教并没有世人那般看重,但数百年的变化过于巨大,张宇初需要时间。
11、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重视礼教的社会。
12、而当诗变成了《诗》,“诗学”变成了“诗教”时,“礼”也变成了“礼教”,礼的诗性特征逐渐消失。
13、元杂剧《倩女离魂》和明传奇《牡丹亭》,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最突出的是借灵魂意象来实现女主人公对礼教的叛逆和对爱情的追求。
14、孔子不听,想用仁义礼教去感化盗跖,让颜回驾车,子贡作骖乘,前去会见盗跖。
15、从小就认识李木荣的管寮里里干事方基旺则称,李木荣虽不穿衣服,但他仍有礼教观念,大、小便时一定找个地方躲起来。
16、一般说来,金家的媳妇穿戴都比较齐整,坐的姿势也比较合乎农村的礼教规范:公众场合不能酸眉醋眼,张东望西。
17、而恐妨害夫家,显然是后世附会到这一习俗上的礼教。
18、对于王荣空降深圳,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吕元礼教授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说:“身为研究新加坡的学者,听到王荣是从苏州来的,自然有点本能的兴奋。
19、所有这些都是道德,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所谓礼教”。
20、而现今,天地运行失常,海外变革频繁,于是这神州之人,将欲心惧心又起,此等礼教史学,恐将不能抑制,亦恐将难以保全众人之运命。
相关词语
- zàn lǐ赞礼
- wàng lǐ望礼
- sòng lǐ送礼
- ēn lǐ恩礼
- bài lǐ拜礼
- lǐ jiào礼教
- fán lǐ繁礼
- fú lǐ福礼
- guì lǐ跪礼
- fú lǐ服礼
- guān lǐ冠礼
- bāng lǐ邦礼
- cháo lǐ朝礼
- zūn lǐ尊礼
- guān lǐ官礼
- lǐ bù礼部
- nà lǐ纳礼
- zhuī lǐ鵻礼
- dào lǐ道礼
- diǎn lǐ典礼
- mó jiào魔教
- bà jiào罢教
- fèng jiào奉教
- jiào huáng教皇
- zhǔ jiào主教
- fù jiào妇教
- fū jiào敷教
- dé jiào德教
- fǎ jiào法教
- cóng jiào从教
- fú jiào符教
- jiào fù教父
- fàng jiào放教
- jiào cái教材
- chū jiào出教
- diàn jiào电教
- jiā jiào家教
- jiào huì教诲
- chǎn jiào阐教
- láo jiào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