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师

词语解释
舟师[ zhōu shī ]
⒈ 水军。
⒉ 船夫;舵手。
引证解释
⒈ 水军。
引《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楚子 为舟师以伐 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义熙 中, 刘公 西入 长安,舟师所届,次于 洛阳。”
宋 戴埴 《鼠璞·防海》:“舟师始於 吴 越。”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朝廷以 定海 孤悬海中,非海道舟师不能恢復。”
⒉ 船夫;舵手。
引《新唐书·王义方传》:“道 南海,舟师持酒脯请福。”
明 高启 《欲访李孝廉至娄江遇风而回》诗:“舟师捩柂若无力,帆势如蓬几飘转。”
清 黄遵宪 《八月十五夜作歌》:“舟师捧盘登舵楼,船与天汉同西流。”
国语辞典
舟师[ zhōu shī ]
⒈ 水军。
引《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岑彭遂率舟师伐公孙述,平巴郡。」
近海军
⒉ 船夫。也作「舟人」、「舟子」。
引《新唐书·卷一一二·王义方传》:「道南海,舟师持酒脯请福。」
分字解释
※ "舟师"的意思解释、舟师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中新社福州8月16日电(林春茵)惊涛骇浪激发海上丝绸之路,通远舟师舍命相救异国王子;繁华古港云集万国商贾,惠安弱女送子再踏征程。
2、越军刚刚布置好白天的警戒,便发现从长江上游下来了三只楚国舟师的船只。
3、同年五月,日本将军率舟师170艘增援。
4、它国均已遵具,惟义律与积贯卖烟者十余人,屡形反复,致与舟师接仗。
5、国际客运中心是航海之站,所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车站的装饰正好与航海文化也紧密相连。
6、在公元1119年成书的《萍州可谈》中,用这样一段相当精彩的描述表现北宋舟师利用天文导航配合地文导航的神奇。
7、然道高丽亦须经过日本,旅顺口、大连湾内口虽甚深大,要不能常川屯驻多号舟师,且恐断其甜水、煤炭、食物,则犯兵家大忌。
8、因为骑兵守城,那无异于舟师陆战!闻听满桂所言,一时间二人皆是无言。
9、唐高宗龙翔三年(公元六六三)日本以援助百济为名,出动舟师数百。
10、6月8日在太仓的引航船导引下,进入当年郑和下西洋舟师编队集结的太仓浏家港。
11、再于旅顺汪家口等地派驻舟师,与镇江、宽甸兵合,使奴尔哈赤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以守则固,以战则克,不愁不灭。
12、谢必震教授解释说,最早记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地名的史籍为《顺风相送》,是宋元时期中国舟师根据长期的航海经验积累编写而成的一部海道针经。
13、《明太祖实录》记载航海侯张赫和靖海侯吴祯,都曾率领舟师巡海到“琉球大洋”。
14、再于旅顺汪家口等地派驻舟师,与镇江、宽甸兵合,使努尔哈赤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以守则固,以战则克,不愁不灭。
15、舟师远航至今斯里兰卡,南海是必经之地。
16、其间,我国各朝政府曾多次派遣水师或舟师巡视南海诸岛及海域,以彰显中国的统治权威。
17、国王李松断然拒绝,丰臣秀吉于1592年竟分遣小西行长等率舟师数百艘,并15万大军,以名古屋为大本营,从对马岛出发,直逼釜山。
18、国藩既与他微有嫌隙,又因邹杨各军,被他牵扰,长毛乘胜长驱,掩入上游,心中遂越加懊恨,于是檄塔齐布回援湘潭,自督舟师迎击靖港。
19、大王,我看我大越舟师未必能有什么事。
20、倘若此战照这般发展下去,两军船舰一旦交战,北山国的舟师只怕接不下几阵,便要覆灭溃散!
相关词语
- mǎi zhōu买舟
- fù zhōu负舟
- yáng zhōu杨舟
- lián zhōu莲舟
- bǎng zhōu榜舟
- zài zhōu fù zhōu载舟覆舟
- dōng zhōu东舟
- yù zhōu御舟
- fú zhōu浮舟
- guì zhōu桂舟
- yì zhōu逸舟
- shěn zhōu沈舟
- jiǔ zhōu酒舟
- è zhōu鄂舟
- ná zhōu拿舟
- jiǎ zhōu贾舟
- tūn zhōu吞舟
- gāo zhōu皋舟
- yè zhōu叶舟
- yún zhōu云舟
- jì shī技师
- yào shī药师
- shī fu师父
- jūn shī军师
- míng shī名师
- chú shī厨师
- jiǎng shī讲师
- fǔ shī抚师
- dōu shī都师
- cóng shī从师
- jīng shī京师
- tài shī太师
- zú shī族师
- èr shī贰师
- bù shī步师
- áo shī翱师
- zōng shī宗师
- fēng shī风师
- yī shī医师
- mù shī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