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民

词语解释
吏民[ lì mín ]
⒈ 官吏与庶民。
引证解释
⒈ 官吏与庶民。
引《墨子·号令》:“敌人卒而至,严令吏民,无敢讙嚣。”
《汉书·武帝纪》:“其令州县,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絶国者。”
清 汪懋麟 《和孙屺瞻侍郎见怀原韵》:“吏民喧使节,湖海正秋天。”
国语辞典
吏民[ lì mín ]
⒈ 官吏与庶民。
引《汉书·卷二·惠帝纪》:「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
《文选·朱叔元·为幽州牧与彭宠书》:「伯通与吏民语,何以为颜,步行拜起。」
分字解释
※ "吏民"的意思解释、吏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
2、【原典】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3、凑巧,京中吏民为党狱诛累,坐罪徙边,约有数百人,中间有一个叫丁斌的,为李善长私亲,李善长便替他求免。
4、“吏民规矩绳墨”,法律是富国强兵、维护秩序的统治工具。
5、消息传开,荆州百姓吏民无不惶怖愤怒,很多人下意识的再一次选择了避逃,逃到曹军一个到不了的地方,一个凶人曹操鞭长莫及的所在。
6、所以吴起说“古之明王,必谨君臣之礼,饰上下之仪,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
7、说的是,尉氏县知县陆慎言的妻子朱氏很是“狡妒”,陆慎言对她言听计从,连县里的政事都听老婆定夺,当地吏民都称朱氏为“胭脂虎”。
8、博学能文,为政平和,对百姓很宽松和气,深受吏民爱戴,称他有古代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之风。
9、(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
10、“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必谨君臣之礼,饰上下之仪,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等。
11、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
1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1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4、庆历八年(1048),浙东路转运使禁盐,令吏民出钱购人捕盐,安石上书谏阻。
15、城降三日,吏民从服,孩儿老母,人口万数,一旦纵兵放火,居心何忍?汝系宗室子孙,尝居吏职,奈何亦为此残虐?仰视天,俯视地,未必相容,大非朕伐罪吊民的初意呢!
16、张纯又指使乌桓番王帅步骑五万,攻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吏民。
17、所谓“法为治具”,主要是指以法律作为君主手中治国御民的工具,成为吏民的“规矩绳墨”。
18、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
19、然后集合江夏吏民将士,全力去抢江陵,那里屯着荆州的大半军资钱粮,是荆襄八郡最重要的战略之地。
20、出为建安内史,视事期月,义师下次江州,遣宁朔将军刘諓之为郡,蒨帅吏民据郡拒之。
相关词语
- guān lì关吏
- dōu lì都吏
- zhǎng lì长吏
- jǐng lì警吏
- liáng lì良吏
- gù lì故吏
- biān lì边吏
- guān lì官吏
- fǎ lì法吏
- bàn lì办吏
- jiě lì解吏
- lǐ lì里吏
- dà lì大吏
- huàn lì宦吏
- cāng lì仓吏
- gǔ lì鼓吏
- jīn lì津吏
- bǐ lì笔吏
- hàn lì悍吏
- cán lì残吏
- guó mín国民
- mín xiào民校
- mín gōng民工
- nàn mín难民
- píng mín平民
- mín zhèng民政
- bèi mín备民
- wū mín诬民
- mín bàn民办
- mín háng民航
- mín gāo mín zhī民膏民脂
- mín fēng民风
- zhòng mín种民
- wǎng mín网民
- shē mín畲民
- rén mín mín zhǔ zhuān zhèng人民民主专政
- cūn mín村民
- mín yuàn民怨
- bì mín弊民
- pín mín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