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吏

词语解释
大吏[ dà lì ]
⒈ 指大官。
例督抚大吏争上符瑞。——《明史·海瑞传》
英local governor in feudal China;
引证解释
⒈ 大臣;大官。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諫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宋 苏洵 《上皇帝书》:“惟其大吏无所属,而莫为之长也,则课之所宜加。何者?其位尊,故课一人而其下皆可以整齐。”
⒉ 称独当一面的地方官。
引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骆公 督 四川,凡 滇、黔、陕、甘 等省大吏之黜陟,及一切大政,朝廷必以諮之。”
⒊ 指部将。
引《孙子·地形》:“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懟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曹操 注:“大吏,小将也。”
国语辞典
大吏[ dà lì ]
⒈ 大官。多称外省长官。
引《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分字解释
※ "大吏"的意思解释、大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久而久之成了一个惯例,军机处一看督抚对两司下的是这样的考语,便知是请朝廷将两司调走,必如所请;因为封疆大吏的用人权是必须尊重的。
2、在江南,只要是一张乌天石的名刺或一封八行书,下及七品知县,上至部分督抚这般从一品的封疆大吏,无不礼让三分。
3、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己。
4、雍正二年(1724年)春至雍正三年(1725年)春,甘汝来出知广西太平府摄南宁府事,又升左江分巡道,广西按察使,一年四次迁升,最后官至封疆大吏—广西巡抚。
5、强加“莫须有”之罪,简直就是目无王法,特别是那些握有重权的封疆大吏,那些一市一地及其部门、系统的“一把手”。
6、诸位请起,大家都是封疆大吏,国之干城。
7、大吏廉洁,小吏则自然效法。
8、松筠是清代中期著名的边疆大吏、驻藏大臣,他对清王朝的边疆治理做出过较为卓著的贡献。
9、将军衙署按清一品封疆大吏衙署的格式建造,位居绥远城中心西北处,是当时城中最大的建筑群。
10、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农民暴动此伏彼起,烽火连天,许多封疆大吏,汉室权臣看到汉朝大势已去,纷纷行动,自图霸业,一场逐鹿天下的乱局再次出现.
11、作为晚清封疆大吏的周馥,对山东黄河的治理尤为重视。
12、那好,我赵康一个小小的三品虚职就和你这个封疆大吏比比谁有用。
13、我的祖太爷当初虽不是出将入相,但也属晚清的封疆大吏。
14、他在酒楼之中,接触的最多的也就是官府的衙役兵差们,唐公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唐国公,陇西贵族,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15、成为贡品之后,“地方大吏岁必采摘,而售者往往以伪乱真”。
16、志主既有相国太尉、皇亲贵戚,又有藩镇大吏、刺史太守;既有处士名流、真观洞主,又有郡君夫人、宫娥才女。
17、战争前期,“清流”坚决主战,并得朝廷大用,但仅张之洞脱颖而出,转而成为主张洋务的封疆大吏,也就是李鸿章所说“俯首下心,向我求教者”。
18、当时有人将乾隆朝进贡成风的罪责推到李侍尧的身上,认定李侍尧“善纳贡献,物皆精巧,是以天下封疆大吏从风而靡”。
19、那么,你将失去十年的省部级大吏运数,也即你这官做到厅局级就到头了。
20、草莽英雄、边疆大吏,纷纷举事,意图霸业,一场中原逐鹿的乱局再次出现。
相关词语
- dà hóng dà zǐ大红大紫
- dà shěn大婶
- dà lián lǐ gōng dà xué大连理工大学
- bó dà博大
- dà chuí dà dǎ大吹大打
- dà qǐ dà luò大起大落
- dà chè dà wù大彻大悟
- dà xǐ dà bēi大喜大悲
- dà tián大田
- dà rén dà yǒng大仁大勇
- dà hōng dà wēng大哄大嗡
- dà duàn大段
- dà dà fǎ fǎ大大法法
- dà guān大官
- wú dà bù dà无大不大
- dà ēn dà dé大恩大德
- dà běn dà zōng大本大宗
- dà qīng大清
- dà shǒu dà jiǎo大手大脚
- dà chī dà hē大吃大喝
- guān lì官吏
- wáng lì王吏
- guān lì关吏
- bù lì部吏
- háo lì豪吏
- dǎo lì导吏
- fǔ lì府吏
- liáo lì僚吏
- jiē lì街吏
- diǎn lì典吏
- hǔ lì虎吏
- chuān lì川吏
- chá lì察吏
- jiàn lì贱吏
- bà lì罢吏
- gān lì干吏
- cūn lì村吏
- jì lì计吏
- bào lì暴吏
- jiǎ lì甲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