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

词语解释
通儒[ tōng rú ]
⒈ 指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引证解释
⒈ 指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引《尉缭子·治本》:“野物不为牺牲,杂学不为通儒。”
《后汉书·贾逵传》:“逵 所著经传义詁及论难百餘万言,又作诗、颂、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
宋 苏轼 《答试馆职人启》:“职在翰苑,当发策而莫辞,识匪通儒,惧品藻之不称。”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及 乾 嘉 之际,通儒辈出。”
国语辞典
通儒[ tōng rú ]
⒈ 博学多闻,言行可资效法的读书人。
引《后汉书·卷三六·贾逵传》:「逵所著经传义诂及论难百余万言,……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
《儒林外史·第八回》:「俗语说得好:『与其出一个斲削元气的进士,不如出一个培养阴隲的通儒。』」
分字解释
※ "通儒"的意思解释、通儒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毋庸讳言,身处闹市包围之中的汉口路,是硕学通儒及金陵学子的家园,是他们朝夕问书向学之地,也是南京城里最为光彩斐然之地。
2、他治医主张“通儒治经之法用以治医经”,他的治医理念从另一侧面表现了他的通儒风采与通儒精神。
3、还认为如此大业不可一人包举,应寻访耆硕通儒、专门英俊共同完成。
4、第三个原因,是士大夫阶级好排斥异端,如朱彝尊的《云冈石佛记》,即其一例,宜其湮没千余年,不为通儒硕学所称道。
5、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学生的身心修养,通过因材施教以期培养温文尔雅的君子,来实现通儒的理想。
6、彼时的西南联大,可谓群贤毕至,硕学通儒不胜枚举。
7、嗣伦且奉诏校书,监同通儒谒者刘珍,与博士良史等,并诣东观勘正经籍,功亦颇多。
8、时誉之“爱才若命,通儒老学,俱从之游”,“其好士之诚,实出肺腑,非寻常贵人所能及”。
9、与其出一个斫消元气的进士,不如出一个培养阴鸷的通儒。吴敬梓
10、彼时的西南联大,可谓群贤毕至,硕学通儒不胜枚举。
11、汉之于周,世代未远,鄗上颓基,商丘余树,犹应尚存,迷方失位,未至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12、人,部院官吏32人,“硕学通儒”与“纳税多额”者10。
13、他少时师事当世通儒马融,通古博今。
14、前往阳山县通儒中学的火车上,嘉粲大哥哥给佩佩和艮春讲解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典故。
15、容兰之父却是当朝侍郎赵通儒,八岁之时,父亲出使辽国,无故身死途中,母亲本已多病,又是痛念亡夫,没过三日,也已辞世。
16、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声中外,誉称“中国大儒”。
17、人,部院官吏人,“ 硕学通儒 ”与“纳税多额”者。
18、毋庸讳言,身处闹市包围之中的汉口路,是 硕学通儒 及金陵学子的家园,是他们朝夕问书向学之地,也是南京城里最为光彩斐然之地。
19、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 硕学通儒 ”蜚声中外,誉称“中国大儒”。
20、朱希祖在北大任教时期,家中的座上客都是硕学通儒,座中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相关词语
- dǎ tōng打通
- guàn tōng贯通
- tōng háng通航
- ān tōng谙通
- tōng shǐ通史
- liàng tōng tōng亮通通
- yī tōng bǎi tōng一通百通
- tōng bào通报
- tōng róng通融
- tōng chēng通称
- zhí tōng直通
- liú tōng流通
- zì tōng自通
- tōng rǔ通乳
- xiāng tōng相通
- jiāo tōng交通
- tōng fēng通风
- tōng guān通关
- gòng tōng共通
- biàn tōng辩通
- rú fú儒服
- kēng rú坑儒
- pì rú辟儒
- hóng rú洪儒
- rú dié儒牒
- rú guī儒闺
- dào rú道儒
- quǎn rú犬儒
- rú lì儒吏
- hóng rú宏儒
- rú mò儒墨
- jiù rú旧儒
- chún rú纯儒
- lǔ rú鲁儒
- fǔ rú腐儒
- rú lín儒林
- rú hòu儒厚
- rú háo儒豪
- rú shī儒师
- rú guān儒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