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家给人足家给人足的意思
jiārén

家给人足



家给人足

词语解释

家给人足[ jiā jǐ rén zú ]

⒈  家家丰衣足食。

homes have adequate supplies and people live in contentment; all live in plenty; be well-to-do; with ample of support; with each family for and every person well-fed and well-elothed;

引证解释

⒈  家家富足,人人饱暖。

《史记·商君列传》:“﹝初令﹞行之十年, 秦 民大説,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故人主积其食,守其用,制其有餘,调其不足,禁溢羡,厄利涂,然后百姓可家给人足也。”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知天意与上合,庶几復见至治之成,家给人足,刑措不用,如 咸平、景德 间也。”
清 唐甄 《潜书·恤孤》:“以人譬苗,以雨譬政,若使四海之民,家给人足,衣食饱暖……亦奚待於育婴堂哉?”
孙中山 《同盟会宣言》:“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

国语辞典

家给人足[ jiā jǐ rén zú ]

⒈  家家丰衣足食,人人生活富足。也作「户给人足」、「家给民足」、「人给家足」。

《史记·卷六八·商君传》:「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晋书·卷六六·陶侃传》:「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

民不聊生

分字解释


※ "家给人足"的意思解释、家给人足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由于苻坚把发展农业作为基本的国策,前秦的经济恢复很快,几年后便出现了安定清平、家给人足的新气象。

2、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3、近年来,农村基本上达到了家给人足

4、又与百姓约法三章,薄赋税,卑宫室,留心政事,优礼敬老,崇尚儒学,缓和了胡汉之间的矛盾,人民安居乐业,关西家给人足

5、平定了李璮的叛乱后,忽必烈重用儒吏,兴利除害,深得民心,江北地区,家给人足,境内大治。

6、承平之世,家给人足,趾高气扬,泱泱乎表海之雄风。

7、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呜呼!古来帝皇孰贤明兮,非尧舜与吾皇莫属!心系天下,黎民为本,吾皇常曰: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8、君子当道,家给人足;小人当道,民不聊生。

9、今有财富室温家给人足不劳营觅自然而至。

10、曰家给人足,曰比户可封,曰刑措不用。

11、王怀安自一路走来,瞧沿路鸡犬相闻,家给人足的一片平和景象,对闽王佩服之极,深有感触般说道。

12、如今咱村里,户户家给人足,家家安居乐业。

13、恭谨节俭,以济斯民,数十载而不变,家给人足,无不殷富,诗书所美,难以过也。

14、古来圣君贤相讲富强之道者,率皆重农抑商,不务尽山泽之利,盖所称为极治者,亦曰上下相安,家给人足,足以备预不虞而已。

15、文景继统,不改高祖之政,务在养民,恭谨节俭,以济斯民,数十载而不变,家给人足,无不殷富,诗书所美,难以过也。

16、汉文帝时兵木无刃,家给人足,贾谊犹以为厝火积薪之下,不可谓安。

17、(第649页)“以廉言之,理财制用,崇俭务实,使天下家给人足,盗贼不起,争端不作,贪官污吏无以自容,此廉之大者也。

18、今皇上圣明,将相仁厚,约法三章,轻刑缓赋,年登岁阜,家给人足,上有惠和之泽,下无乐乱之心。

19、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20、富裕起来的农村呈现出一派家给人足的兴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