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

儒家


拼音rú jiā
注音ㄖㄨˊ ㄐ一ㄚ
词性名词

儒家

词语解释

儒家[ rú jiā ]

⒈  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

the Confucianists;

引证解释

⒈  崇奉 孔子 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 西汉 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游文於六经之中,留意於仁义之际,祖述 尧 舜,宪章 文 武,宗师 仲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总法家之式,秉儒家之文。”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九节:“孔子 学说含有多面性,所以儒家学派总能适合整个封建时代各个时期的统治阶级的需要,从 孔子 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

⒉  指读书人家。

唐 元稹 《高允恭授侍御史知杂事制》:“允恭 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在监察御史时,分务东臺,无所顾虑。”
宋 罗烨 《醉翁谈录·金陵真氏有诗才》:“元祐 中,有 真氏 者,本 金陵 儒家也,美貌又有诗才。”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家下贫穷,不敢仰攀富户,但得一样儒家女儿,可备中馈,延子嗣足矣。”

国语辞典

儒家[ rú jiā ]

⒈  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孔子为宗师,主张礼治,强调伦常关系。后亦指崇尚孔孟之说或性理之学的学者。

《汉书·卷三〇·艺文志》:「儒家者流……游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

⒉  读书人家。

唐·元稹〈高允恭授侍御史知杂事制〉:「允恭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在监察御史时,分务东台,无所顾虑。」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福善祸淫,天自有常理。尔是儒家,乃昧自取之理,为无益之求。」

英语Confucian school, founded by Confucius 孔子[Kong3 zi3] (551-479 BC)​ and Mencius 孟子[Meng4 zi3] (c. 372-c. 289 BC)​

德语Konfuzianismus (S, Philos)​

法语confucianisme

分字解释


※ "儒家"的意思解释、儒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儒家学者杜维明展示了儒家思想和启蒙思想之间的互补关系。

2、在法的实施方面,以儒家典籍为断狱的依据。

3、继兴儒家西学渐,发释道教东风苏。

4、儒家的忠君思想,可保百官对皇上忠心不二;儒家的仁爱思想,又可以让君王与百姓保持良好的关系。

5、儒家的养生哲学是儒家道德哲学的反映,体现了儒家对人生价值和对养生目的的认识。

6、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阴阳家,商家,医家等众多流派在太学开堂授课,流派众多,呈现众说纷纭的局面,其中以儒家和兵家占据大统,法家等一众流派忝陪末座。

7、儒家的哲学,可以名之为“教化的哲学”。

8、儒家文化产生的基础是宗法社会和小农经济。

9、孔子周游列国,推广他的儒家哲学。

10、“慎独”是古代儒家的重要思想。

11、和平政治:以弗所书,迪奥金口,与儒家四书。

12、儒家思想渊远流长,构成中国民族文化的核心。

13、牟宗三着力于传统儒学的专研,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并力图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

14、“仁爱救人”、“医乃仁术”便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体现。

15、该政府在推行儒家哲学上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

16、你提倡了儒家宪政,儒家的平等自由民主、社会自治等等,是不是一种托古改制?秋风:不是托古改制,而是儒家本自具足。

17、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教化思想。

18、儒家好议论礼仁,墨家好谲辩义利。

19、儒家是祖先崇拜、厚古薄今的,造成中国的停滞,并产生一种奇特的现象,凡是促使中国进步的任何改革措施儒家系统几乎全部反对。

20、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仁”以及儒家德育方法中的“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