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

儒家


拼音rú jiā
注音ㄖㄨˊ ㄐ一ㄚ
词性名词

儒家

词语解释

儒家[ rú jiā ]

⒈  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

the Confucianists;

引证解释

⒈  崇奉 孔子 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 西汉 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游文於六经之中,留意於仁义之际,祖述 尧 舜,宪章 文 武,宗师 仲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总法家之式,秉儒家之文。”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九节:“孔子 学说含有多面性,所以儒家学派总能适合整个封建时代各个时期的统治阶级的需要,从 孔子 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

⒉  指读书人家。

唐 元稹 《高允恭授侍御史知杂事制》:“允恭 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在监察御史时,分务东臺,无所顾虑。”
宋 罗烨 《醉翁谈录·金陵真氏有诗才》:“元祐 中,有 真氏 者,本 金陵 儒家也,美貌又有诗才。”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家下贫穷,不敢仰攀富户,但得一样儒家女儿,可备中馈,延子嗣足矣。”

国语辞典

儒家[ rú jiā ]

⒈  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孔子为宗师,主张礼治,强调伦常关系。后亦指崇尚孔孟之说或性理之学的学者。

《汉书·卷三〇·艺文志》:「儒家者流……游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

⒉  读书人家。

唐·元稹〈高允恭授侍御史知杂事制〉:「允恭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在监察御史时,分务东台,无所顾虑。」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福善祸淫,天自有常理。尔是儒家,乃昧自取之理,为无益之求。」

英语Confucian school, founded by Confucius 孔子[Kong3 zi3] (551-479 BC)​ and Mencius 孟子[Meng4 zi3] (c. 372-c. 289 BC)​

德语Konfuzianismus (S, Philos)​

法语confucianisme

分字解释


※ "儒家"的意思解释、儒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蒙以养正,是儒家的核心理念之一。

2、诚哉斯言!四、儒家文化霸权:中国文明迷失本色。

3、儒家与道家在这第二步也是相同,儒家更进一步的典籍大多都是写人情道理教人格物致知,道家的诸多道经也都描述他们认识的天地大道。

4、在对儒家的认知上,大部分人都会犯这样一个错误,那就是我们轻易的将儒家思想等同于佛教主义。 很多儒家思想的继承人认为孔子的思想是反达摩的。

5、儒家的养浩然之气,就是要在心理上长期地坚守着一种儒家人士所崇尚的心理意向。

6、众所周知,儒家道德观构成了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主干,而“以德为先”恰恰又是儒家道德观的内核。

7、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儒家是重义轻利的,并把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归结为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

8、隐逸文化有道家和儒家两个源头。

9、儒家思想把人当做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

10、儒家主张推行“仁”政,垂拱而治。

11、它体现着儒家的道德理想和人格境界。

12、你提倡了儒家宪政,儒家的平等自由民主、社会自治等等,是不是一种托古改制?秋风:不是托古改制,而是儒家本自具足。

13、释道如药饵,死生得失之关,喜怒哀乐之感,用以解释冤愆、消除怫郁,较儒家为最捷;其祸福因果之说,用以悚动下愚,亦较儒家为易入。

14、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儒家学者杜维明展示了儒家思想和启蒙思想之间的互补关系。

15、英译的中国儒家经典《四书》对超验主义接受中国儒家的一些思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6、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

17、第一个目标是早就选定了的,那就是儒家经书。

18、“我想这是儒家的东西,”他想。

19、孔子与孟子齐名,同为我国儒家的代表人物。

20、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教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