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三保太监三保太监的意思
sānbǎotàijiàn

三保太监


拼音sān bǎo tài jiàn
注音ㄙㄢ ㄅㄠˇ ㄊㄞˋ ㄐ一ㄢˋ

成语解释 三保太监

繁体三保太監

三保太监

词语解释

三保太监[ sān bǎo tài jiàn ]

⒈  明成祖时大航海家太监郑和,小字三保,故称“三保太监”。

引证解释

⒈  明成祖 时大航海家太监 郑和,小字 三保,故称“三保太监”。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六·三保太监》:“永乐 丁亥,命太监 郑和、王景弘、侯显 三人往东南诸国,赏赐宣諭。今人以为 三保 太监下洋,不知 郑和 旧名 三保,皆靖难内臣有功者。”

国语辞典

三保太监[ sān bǎo tài jiàn ]

⒈  明成祖太监郑和,小字三保,故称为「三保太监」。参见「郑和」条。

分字解释


※ "三保太监"的意思解释、三保太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剧中先后与五名女子纠缠不清的敖笑风最后与永阳公主双双浪迹天涯;朱棣与楚楚共偕连理;就连太监马三保都跟蒙古女孩萨仁高娃一同下西洋。

2、郑和在历史上是个太监,缘何子孙满堂?郑先生说,郑和原姓马,小字三保。

3、元朝末年,明军攻打云南,十二岁的马三保已经家破人亡,成为颠沛流离的难童,不幸被明军俘虏,并惨遭阉割,做了燕王朱棣的小太监。

4、马三保英勇、强壮、足智多谋,又赤胆忠心,因此深得王太子的信赖。王太子登基之后,赐给马三保“郑和”这个新的名字,同时提升他为内宫监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