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木

词语解释
刻木[ kè mù ]
⒈ 在木质器物上雕刻。
⒉ 指文字创制前在木板上刻划图形、符号记事。
⒊ 谓将木雕成人像。
⒋ 狱吏的代称。
引证解释
⒈ 在木质器物上雕刻。
引汉 王充 《论衡·自然》:“宋 人或刻木为楮叶者,三年乃成。”
⒉ 指文字创制前在木板上刻划图形、符号记事。
引《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汉 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
⒊ 谓将木雕成人像。
引晋 干宝 《搜神记佚文》:“丁兰,河内 野王 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
⒋ 狱吏的代称。参见“刻木为吏”。
引宋 范仲淹 《和葛閎寺丞接花歌》:“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诉。”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王师竹宫庶》:“因思 蒲坂、江陵 二老,俱一时高才巨公,何至为一刻木而修怨於吉士三十人。”
分字解释
※ "刻木"的意思解释、刻木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今既誓不还乡,既得从汝志,不敢望汝如王祥卧浆、丁兰刻木,但如目连尊者度我,下脱沉沦,上登佛果;如其不然,幽谴有在,切宜体悉。
2、过去多靠刻木结绳记事、传递信息。
3、刻木事亲”、“扼虎救父”、“戏彩娱亲”等故事,也是愚昧荒诞的,早已不符合当今社会的伦理价值观。
4、世传傀儡起于汉高祖平城之围,用陈平计,刻木为美人,立之城上,以诈冒顿阏氏,后人因此为傀儡。
5、“象人”说远溯先秦之“俑”,是从指称刻木为人而逐渐移身至肖像绘画的词语。
6、还命令完颜希尹“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创制了女真文字,使女真人结束了刻木记事的落后状态。
7、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刻木记事的习俗,丰富多样的记事木刻为认识上古契刻记事提供了很好的参证。
8、嘉祥武氏祠画像,除古代帝王画像外,还有众多的名人故事,如曾母投杼、闵子骞失棰、老莱子娱亲、丁兰刻木等。
9、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劳之恩,刻木为像,事之如生。
10、黎族木刻文化始于刻木记事在人类的早期特别文字发明之前,先民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互相交流,发明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或用某种物件记事的方法。
11、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12、“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狱;败法乱正,离亲塞道,莫甚乎治狱之吏”,从而揭示了恶法酷吏贻害人间无穷。
13、然而一旦失却汉景帝恩宠,翻身作为楚囚,却是“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又何等可怜。
14、“刻木事亲”、“扼虎救父”、“戏彩娱亲”等故事,也是愚昧荒诞的,早已不符合当今社会的伦理价值观。
相关词语
- bēi kè碑刻
- kè bǎn刻板
- shēn kè深刻
- kè bó刻薄
- kè jì刻记
- kè chá刻察
- kè dù刻度
- fān kè翻刻
- gǔ kè古刻
- kè jiǎn刻减
- chuán kè传刻
- bàn kè半刻
- kè bǎn刻版
- kè cí刻辞
- cǐ kè此刻
- kē kè苛刻
- kè fú刻符
- kè shí刻石
- kè zhuàn刻瑑
- kè huá刻划
- mù zhuāng木桩
- huā mù花木
- bái mù白木
- mù diāo木雕
- mù yóu木油
- mù tàn木炭
- miáo mù苗木
- zhēn mù珍木
- chóu mù稠木
- chéng mù乘木
- tǔ mù土木
- mù rán木然
- mù shí木石
- ruì mù瑞木
- mù xīng木星
- guàn mù灌木
- shuāng mù双木
- ruì mù睿木
- hóng mù红木
- mù shān木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