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刻石


拼音kè shí
注音ㄎㄜˋ ㄕˊ

刻石

词语解释

刻石[ kè shí ]

⒈  在石上雕刻。

⒉  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图画等。

引证解释

⒈  在石上雕刻。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 东行郡县,上 邹嶧山。立石,与 鲁 诸儒生议,刻石颂 秦 德。”
唐 白居易 《蜀路石妇》诗:“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清 龚自珍 《说刻石》:“古者刻石之事有九。”
李季 《菊花石》二:“林家湾 前柳成荫,柳下住着刻石人。”

⒉  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图画等。

《南史·范云传》:“云 以山上有 秦始皇 刻石,此文三句一韵,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坡谷前身》:“世传 山谷道人 前身为女子,所説不一。近见 陈安国 省干 云:山谷 自有刻石,记此事於 涪陵江 石间。”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达夫 游记说内洞石壁上‘ 唐 宋 人的题名石刻很多,我所见到的,以 庆历 四年的刻石为最古’。”

国语辞典

刻石[ kè shí ]

⒈  将文字或图案刻在碑碣、崖壁上。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
《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

⒉  刻有文字、图象的碑碣。

《南史·卷五七·范云传》:「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韵,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

分字解释


※ "刻石"的意思解释、刻石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上面刻下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

2、西安碑林收藏有许多刻石珍品.

3、延寿等以其众降,因名所幸山为驻跸山,刻石纪功焉。

4、在磨石磨木浆的生产中,磨石的刻石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课题,传统的刻石技术存在诸多缺点。

5、我是那上京应考而不读书的书生,来洛阳是为求看你的倒影,水里的绝笔,天光里的遗言,挽绝你小小的清瘦,一瓢饮你小小的丰满,就是爱情和失恋,使我一首诗又一首诗,活得像泰山刻石惊涛裂岸的第一笔……温瑞安

6、海啸之后,人们准备刻石纪念这次灾难的受害者.

7、蒋介石亲题“英烈千秋”刻石立于墓前,冯玉祥亲笔书写“张上将自忠之墓”的墓碑。

8、然而在秦刻石这一精神目的实现的过程中,同时也创立了一种可以使书法更长久留存的形式,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

9、宋代晏袤评《开通褒斜道刻石》时就称“今《何君碑》不传”。

10、今存寺庙3处,碑碣54块,摩崖刻石113处,古树名木千余株。

11、帝登观宣武游幸刻石颂德之处,乃于其旁起石坛而荐飨焉,赐从者大酺于山下。

12、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

13、在清代碑学书法风潮中,诸多文人书家关注北朝碑版书迹,对其中众多出自民间的刻石书法,以文人书法之“雅”融通其天真拙朴之别趣,开辟出新境界。

14、很有可能你所谈到的在坟墓中如此多的知识,一张羊皮稿,或一块刻石,可能被送到几乎全部无意识的发掘者。

15、而由于人为破坏或大自然侵蚀的原因,题壁在传播的时效性上又不及书册和刻石

16、近几年来,日本书法界为保护大基山的郑道昭刻石先后捐资630万元,建造了四个保护碑亭,成为佳话。

17、秦刻石则是在此前石鼓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碑系开山之作.

18、他还积极为敦煌旅游景点和市区门面作诗撰联,通过挂匾刻石,烘托文化氛围。

19、悬崖下山泉滴漏,形成有“秋棠”“甘露”二泉,开元寺遗址周围崖壁上有“山高水长”“逍遥游”“德岩犹龙”等历代摩崖刻石,雄浑遒劲,清晰可见。

20、南崮海拔510米,山巅有龙兴寺,尚存金代刻石多处;北崮海拔542米,有两条登山通道,其一顺巨石岩隙,蜿蜒而上,路窄坡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