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官

词语解释
谏官[ jiàn guān ]
⒈ 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例鲁公为谏官。——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英imperial censors;
引证解释
⒈ 掌谏诤的官员。
引《汉书·萧望之传》:“陛下哀愍百姓,恐德化之不究,悉出諫官以补郡吏,所谓忧其末而忘其本者也。”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諫官非不达,诗义早知名。”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古无諫諍之官,人人皆諫官也,不惟广受天下之言,亦所以广收天下之才。”
国语辞典
谏官[ jiàn guān ]
⒈ 职官名。专司谏诤之职的官吏。如御史、谏议大夫等。
分字解释
※ "谏官"的意思解释、谏官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近年以来,正牙不奏事,庶官罢巡对,谏官能举职者,独诰命有不便则上封事耳。
2、恩威不施,则政令难行;耳目闭塞,则政令常误;能听逆耳忠言,能允谏官犯上,则上行下效,天下必将垂拱而治!
3、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
4、帝意遂决,于是中丞孔道辅率谏官范仲淹、宋庠等切谏,皆坐贬,废郭后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
5、唐代发达的谏官制度有深刻的社会基础,这一社会基础主要表征为经学的弘扬广大和谏官的道隐情怀两大方面。
6、比如说,明正德皇帝想下江南,谏官劝他不要去,但他非去不可。
7、隋炀帝恃才矜己,闻过则怒,“除谏官以掩其过”,于是“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8、明朝张居正,通过编《帝鉴图说》,实际就起了一个谏官的作用,以古讽今,教育皇帝,这本书现在还在。
9、这谏官的谏言挑起了朝臣中敏感的神经,顿时朝堂中群臣纷纷互相攻击指责。
10、自宋太祖开国以来,为开言路,即准许谏官风闻奏事,且可不负言责,尤其对于执政的宰相,是一种制衡作用,免其专擅夺权。
11、魏晋南北朝的谏官制度源自秦朝,也为隋唐谏官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
12、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
13、谏官制度是封建君主制中一项重要内容,自周首创,经过千余年的发展,至隋唐而臻成熟。
14、从他们任职期间和部分不在谏职但与谏官有关的诗歌中,可以清楚地瞭解唐代诗人的政治心态和文学意识。
15、现在凡是批责执政是非的都被斥逐,新进台谏官员,都是执政的亲信,很难给皇上起到耳目的作用。
16、谏官是中唐政治和文化舞台上活跃的社会角色之一。
17、谏官只知以一时一事论人,见过忘功,从风动议,一犬吠影,众犬吠声,全不知胜败乃兵家之常。
18、右司谏范仲淹带头,全体台谏官都“极陈其不可”,结果遭受黜责。
19、谏官的职能是发现君主和高级官员的不当行为,以及反响强烈的社会问题,并直接向君主提出意见或建议。
20、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
相关词语
- fēng jiàn风谏
- xiǎo jiàn小谏
- lùn jiàn论谏
- chéng jiàn诚谏
- mǐn jiàn悯谏
- kǔ jiàn苦谏
- jiàn pō谏坡
- jiàn guò谏过
- jù jiàn拒谏
- suǒ jiàn锁谏
- quàn jiàn劝谏
- jiàn zhèng谏诤
- jué jiàn谲谏
- jiàn quàn谏劝
- jí jiàn极谏
- jiàn cǎo谏草
- sì jiàn四谏
- jiàn zhǐ谏止
- jiàn zhí谏职
- jiàn jiè谏诫
- shàng guān上官
- zuò guān做官
- fù guān副官
- cì guān赐官
- zài guān yán guān在官言官
- běn guān本官
- bǎo guān保官
- guān shì guān bàn官事官办
- qīng guān清官
- guān guān xiāng wèi官官相卫
- bài guān拜官
- cí guān辞官
- kàn guān看官
- wén guān文官
- qì guān器官
- bān guān颁官
- shì guān士官
- chú guān除官
- zǎi guān宰官
- bù guān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