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名儒


拼音míng rú
注音ㄇ一ㄥˊ ㄖㄨˊ

名儒

词语解释

名儒[ míng rú ]

⒈  著名的儒者。

引证解释

⒈  著名的儒者。

《汉书·匡衡传》:“望之 名儒,有师傅旧恩,天子任之,多所贡荐。”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名儒按讖,良史披图。”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朕以 从荣 年少临大藩,故择名儒使辅导之。”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训女》:“西蜀 名儒, 南安 太守,几番廊庙江湖。”
鲁迅 《坟·论“他妈的!”》:“﹝‘下等人’﹞偶窃一位,略识几字,便即文雅起来……还要寻一个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

国语辞典

名儒[ míng rú ]

⒈  有名的儒者或学者。

《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
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他不是闲游的浪子,多敢是一个取应的名儒。」

分字解释


※ "名儒"的意思解释、名儒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渊轻财好施,倾心接物,五部豪杰、幽冀名儒多往归之。

2、所以博得人们“一壶在手,爱不忍释”,高士名儒更视为“拱璧”。

3、清代名儒阮元毕生倡言学术文化,文选楼是其重要的藏书处所之一。

4、当世名儒夏允彝、夏完淳父子殉国也相当悲壮。

5、二公子,非是下官不解少年风流心思,只是这婚姻大事,非比儿戏,叶萧乃是北方的名儒,桃李遍天下,声望颇隆。

6、西汉昭帝八岁即位,因为年幼,遂选韦贤、蔡仪、夏侯胜等名儒入授于御前;后宣帝诏诸儒讲五经于石渠阁,为侍讲之嚆矢。

7、宋末元初,一代名儒龙仁夫依此开创书院,遍邀硕学鸿儒登坛授业,传播儒学文化。

8、吴佩孚虚报为16岁到水师营当了学兵,其间拜登州府名儒李丕春为师。

9、功利心,这世间有谁能脱离这三个字,学者名儒追求的境界与清名也是功利心,谁也不比谁清高,这世间的凡夫俗子,有几人能跳出名利场,远离这浮华的尘世。阿彩

10、有载,咸丰年间,东莞名儒何仁山、何鲲、简士良等因“红条罢考案”到此避难。

11、端行积学,通群经大义,为当时名儒,晦迹不仕。

12、韩宪元的祖父韩锦璋,晚清秀才,是文昌县的名儒

13、如果派遣名儒名臣例如赵申乔等辅佐他,把他周围的小人都罢免,那么,胤礽的德行会日益显现,皇上可以再次享受问安视膳之欢。

14、本文通过对《写在人生边上》一书的浅析,论述了我国一代名儒钱钟书的散文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15、其诗文享有盛名,且精于书法,备受屈大均、沈德潜、朱彝尊等名儒称赞。

16、再又从陈球学习了《律令》,而后,又游学各地,于幽、并、兖、豫各地,遍访名儒,转益多师,虚心向他们学习。

17、这位曾出使金国吊祭微宗的名宦兼名儒,屈居祠宦之后,曾在武夷山一带吟哦著文,为武夷山理学名山增添了潇洒的一笔。

18、大,风景好,宋代的王胄、朱熹等名儒以及明代名相李九我曾经在山中留迹,他们题写的墨宝苍劲雄浑,他们留下的诗章慷慨激昂,为乌髻岩添加了文雅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