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o

儒道


拼音rú dào
注音ㄖㄨˊ ㄉㄠˋ

儒道

词语解释

儒道[ rú dào ]

⒈  儒家的道德原则。

⒉  泛指儒家的思想学说。

⒊  谓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学说。

引证解释

⒈  儒家的道德原则。

《荀子·子道》:“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 舜 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唯《七厉》叙贤,归以儒道,虽文非拔羣,而意实卓尔矣。”

⒉  泛指儒家的思想学说。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儒道在 汉 为讖讳所杂,在 宋 为二氏所杂。”

⒊  谓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学说。

《三国志·魏志·锺会传》:“弼 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餘卒。”

分字解释


※ "儒道"的意思解释、儒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中日茶文化都渗透了儒道释三家思想。

2、《周易》、《老子》都是儒道文化的元典,二书有关“道”、“器”关系的论析更是儒道文化中心的中心、关键的关键。

3、儒道两家学说互斥互补,对立统一,二元耦合,形成古代和谐观相互耦合的系统机制。

4、贾生意象的形成与儒道两种文化传统的深远影响不无关系。

5、其翻译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便是以通俗化的策略,把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化,生动地传播到西方世界。

6、郭店竹简《老子》的出土,冲击着儒道对立如同水火的传统观点。

7、邵雍的哲学思想是典型的儒道互补的架构。

8、文章主要是从儒道经典中找寻公务员阳光行政心态的重要内涵和自我修养的思想方法。

9、中国旅游文化是以儒道佛三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10、儒道之争是对人性的不同理解,是对社会无意识控制权的争夺。

11、第一层是非真即假,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观,第二层是儒道的相生相待观,即辩证观,第三层是佛家的观照,直接面对体验,物我两忘。

12、风雅颂,空前发皇;儒道释,兼蓄并容。

13、《周易》作为我国传统儒道文化的哲学基础,以自然为准则,统摄万象。

14、这是一个儒道成圣的故事,儒家教化万民,道家替天行道,此时佛教大兴、道教赢弱、百家艰难、十国相争,巫妖虎视眈眈,蛮族屠城作乱。

15、它主要体现在儒道两家观点中:儒家提倡的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道德自由;道家提倡的是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

16、儒道释思想影响着他的人格,豪放刚直的性格,是其人格的具体显示。

17、后来,王重阳的弟子邱处机因三次朝见成吉思汗,曾劝告成吉思汗奉行儒道之说,敬天爱民,禁止滥杀无辜,而受到成吉思汗的赏识,封邱处机为“大宗师”。

18、在文化论争朝向多样化的今天,乔吉作品中的儒道思想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其人其作。

19、天仁大陆是儒道世界,遵从三纲五常,一家之中,拥有士族身份的家主最大。

20、在中国文人自身儒道释互补的精神追求下,塔影成为了一个满足人们复杂情感需求的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