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词语解释
礼记[ lǐ jì ]
⒈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物制度、典礼、祭祀、教育、音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汉书·艺文志》著录131篇,西汉戴德删为85篇,名《大戴礼记》。他的侄子戴圣又删为49篇,名《小戴礼记》,收入“十三经”中。其中《中庸》、《大学》、《礼运》等篇是儒家重要的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英Li Ji(Book of Rites);
国语辞典
礼记[ lǐ jì ]
⒈ 书名。汉戴圣所辑,四十九篇。为十三经之一,大抵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记。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元陈澔集说、清孙希旦集解等。
分字解释
※ "礼记"的意思解释、礼记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医生三世,不服其药礼记。民谚
2、因而论文选定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礼记》作为研究对象。
3、该书对《礼记》郑玄《注》、孔颖达《疏》作了大量的辩驳,是一部重要的清代《礼记》研究著作。
4、唐朝没有四书五经,有九经,《礼记》与《左传》为大经,《诗》、《周礼》、《礼仪》为中经,《易》、《尚书》、《公羊传》、《?梁传》为小经。
5、以为土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见《礼记》),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杖剑去国,辞亲远游。
6、大名府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大名县,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境内现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朱熹写经碑等文物和大名府遗址。
7、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朱熹
8、中国的大一统观念要求“天无二日,土(民)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礼记·坊记》)。
9、这既符合艺术的规律,又有理论的高度,是诗学开山的伟论,对后世影响极大,为礼记、乐记和毛诗大序所本。
10、献岁发春,万物复苏,生生不息,天人合一,在《礼记·月令》与《吕氏春秋》等典籍中有着记载。
1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民谚
12、历代学者对《礼记》之研究,多着重从礼仪形式上给出说明,对《礼记》中所蕴涵的一种生活方式及其背后的精神实质探讨不够充分。
13、《礼记·乐记》是一份集中体现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与礼教思想的重要文献。
14、本文在“三个平面”语法观的理论背景下,对《礼记》的句子与主语进行分析归纳。
15、听邬先生说,方先生著的《周官集注》、《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等都是极好的书。
16、我朝两位大家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17、还觉不够,东坡又引了《礼记》上的“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也就是说好男儿应庄敬自强,不该稀里糊涂混日子。
18、《礼记》中,把结婚看作“万伦之始”,是“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19、郑玄代表着汉代注释的最高成就,《礼记》注全面地体现了他的注疏思想。
20、孔子的《礼记》是中国现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相关词语
- chén lǐ臣礼
- zuò lǐ作礼
- lǐ jié礼节
- bāng lǐ邦礼
- bó lǐ泊礼
- guò lǐ过礼
- sòng lǐ送礼
- zàng lǐ葬礼
- zūn lǐ尊礼
- chéng lǐ成礼
- cǎi lǐ彩礼
- dào lǐ道礼
- cháng lǐ常礼
- dìng lǐ订礼
- lǐ jīn礼金
- zàn lǐ赞礼
- cán lǐ蚕礼
- jìng lǐ敬礼
- bào lǐ报礼
- duó lǐ夺礼
- fǔ jì府记
- jì dòng记动
- jīng jì精记
- zhuàn jì传记
- fēng jì封记
- bǐ jì笔记
- fù jì附记
- jì dāng记当
- jì bié记别
- jì diǎn记点
- fú jì浮记
- dì jì地记
- yìn jì印记
- bù jì簿记
- jì dié记谍
- qiè jì切记
- fù jì腹记
- dì jì帝记
- dào jì道记
- rì jì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