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


拼音sī mǎ
注音ㄙ ㄇㄚˇ

繁体司馬
词性名词

司马

词语解释

司马[ sī mǎ ]

⒈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minister of war in ancient china;

⒉  姓。

surname;

引证解释

⒈  官名。相传 少昊 始置。 周 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 汉武帝 元狩 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 后汉 因之,旋又改名太尉, 南北朝 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 隋 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参阅《通典·职官二》。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忆昔筹边赞庙謨,桓桓司马杰丈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下官 杨文驄,昨奉 熊司马 之命,託 侯 兄发书 寧南,阻其北上,已遣 柳敬亭 连夜寄去。”
王季思 注:“即兵部尚书 熊明遇。”

⒉  官名。 《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春秋 晋 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 汉 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 魏 晋 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 隋 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 唐 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后世称府同知曰司马,本此。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续通典·职官十五》。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钱塘 黄小松 易,为 贞父先生 后人,任 兗州 运河 司马,书画篆隶,为近人所不及。”
按, 黄易,官 济宁 同知。 济宁 属 兗州府。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工賑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照壁凭他画大狮。”

⒊  王宫外门。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

⒋  指 汉 文学家 司马相如。

《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閒自入 益 部,仰 司马、扬、王 遗风。”
李善 注:“司马相如、扬雄、王褒 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元龙 但高眠, 司马 勿亲涤。”
清 唐孙华 《次韵答王随庵》:“巧输 司马 难从官,才避 元龙 合问田。”

⒌  指 唐 大诗人 白居易。白 尝贬 江州 司马,故称。

元 张昱 《赠沉生还江州》诗:“知汝 琵琶亭 畔去,白头司马忆 江州。”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凤彩》:“如此琵琶如此曲,谁言司马泪偏多。”

⒍  复姓。

国语辞典

司马[ sī mǎ ]

⒈  职官名:(1)​ 参见「大司马」条。(2)​ 郡佐之属。魏晋时为刺史属官,理军事。隋唐节度使之下皆置行军司马之官,为佐吏之属,具参谋性质。又每州置州司马一人,多以贬斥之官员任之,徒具虚衔无实际职掌。清代府同知亦俗称「司马」,其实不同。

⒉  星名。

《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传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马,或曰伯乐。」

⒊  复姓。如汉代有司马迁、三国魏有司马懿。

分字解释


※ "司马"的意思解释、司马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时候,大家都以为鉴于司马英雄的丰功伟绩,能够连任下届元老会的领袖,可是意外的是就在即将召开选举会议之时的前一天,司马英雄竟然暴毙。

2、你还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司马尽管放心,我保证毕其功于一役。

4、茂陵意指司马相如,整首诗说的是司马相如琴挑文君,两人继而私奔,宁肯当垆卖酒也不分离的故事。

5、乾冲的谋虑详尽而又深远,看着大司马明显振奋的神色,他也淡淡的向大司马告辞。

6、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琅琊王司马睿、弋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到此处渡江,司马睿的胯下之马瞬间化为飞龙,冲天而去。

7、公元265年,司马昭已经将魏国的政权紧攥其手,昔日的蜀国亦在司马昭的金戈铁骑下消逝泯灭,剩下的吴国在统治者的昏庸残暴下朝不保夕。

8、后文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拥等不服,起兵攻打洛阳,公元301年,杀司马伦,复立惠帝。

9、刘晔、蒋济、娄圭、董昭、蒯越、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兄弟三人等一干谋士也纷纷发言,各自据理力争。

10、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也。

11、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也可谓有知人之明,亦有政治家的才干,实为具有精于分析问题的性格。

12、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

13、可是如今,司马玮竟然主动要求进京,简直是天上掉馅儿饼、煮熟的鸭子自己往嘴里钻,这样的便宜事儿,恐怕以后都没地儿找,杨骏立刻批准了司马玮的请求。

14、司马徽话未说完,只听得右前方林木泼剌剌一阵乱响,司马徽只觉眼前一花,一只斑斓猛虎跃将出来。

15、春秋时,宋襄公的弟弟为“司马子鱼”(司马是官职,子鱼为其字)。

16、司马菲烟比照片更清纯,更楚楚有致。

17、司马伦的皇帝宝座还没焐热,就遭到了齐王司马囧、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几位王爷的联合反对,双方酣战两个多月,死伤十万人。

18、且说洛阳魏主曹髦接到黄运凯加急军报,早慌做一团,因司马父子把持朝政,朝中无人敢言,曹髦将军报转至司马

19、玄宗大怒,贬黜张均为建安(今福建建瓯)太守,张垍为卢溪(今湖南泸溪)司马,张垍弟给事中张俶为宜春(今江西宜春)司马

20、当年三国大战时,诸葛亮使用了"调虎离山之计",成功地引开了司马懿,司马懿措手不及,连调兵的机会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