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疫


拼音jí yì
注音ㄐ一ˊ 一ˋ

疾疫

词语解释

疾疫[ jí yì ]

⒈  疫病;瘟疫。

blight;

引证解释

⒈  疫病。流行性的传染病。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时雨不降,山林不收。”
《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时遭兵乱,疾疫大起。”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并呈中丞谘目书》:“灾沴之后,必有疾疫乘其羸,十不救一。”
梁启超 《新民说》十五:“及 同治 元年,合围 金陵 之际,疾疫忽行,上自 芜湖,下迄 上海,无营不病。”

⒉  发生疫病。

《吴子·料敌》:“水地不利,人马疾疫。”
《后汉书·桓帝纪》:“元嘉 元年春正月,京师疾疫,使光禄大夫将医药案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未几,其家疾疫,死亡略尽。”
《南史·顾宪之传》:“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

分字解释


※ "疾疫"的意思解释、疾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此外,风暴、冰雹、海潮、蝗虫、疾疫、地震等自然灾害也经常造成灾荒.

2、本文以大量实际资料证明疾疫流行与地壳运动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疾疫的高发阶段,一些学者们对这方面的研究颇为重视。

4、自然灾害,尤其是类似于龙卷风、飓风和洪水这样的气象灾害,会影响传病媒介孳生地以及传病媒介疾疫的传播。

5、时人认为,君王“不明”、德行不盛都会引发疾疫,由此逐渐衍化为一种神秘的以灾异附会社会人事的灾异说。

6、孟春行秋令,则其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仲夏行秋令,民殃于疫;孟秋行夏令,民多疟疾。

7、夏秋季节,各种疾疫尤为流行。

8、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

9、彦之先有目疾,至是大动;且将士疾疫,乃引兵自清入济。

10、适值溽暑,士兵水土不服,多染疾疫,战斗力顿为大减,再加上赵佗已派兵扼守住南岭,汉军无法逾越这道南疆屏障,周灶只得屯军待机。

11、火山覆灭了庞贝,洪水浸没了亚特兰蒂斯,另外一些如巴比伦如玛雅,或是由于战事或是由于疾疫,曾经多么壮丽,一样轰然倾颓。反正一切有形无形,到头来都将废毁,时间凌驾于所有,极远与极近,至大与至微。石头花园的歌女

12、吴地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湿,疾疫必起,宜召诸军还,以为后图。

13、民间疾疫也有专门的医生来治疗,叫做“疾医”。

14、前言:在汉代,疾疫被看做是“灾异”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