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ēng jí
注音ㄔㄥ ㄐ一ˊ
繁体稱疾
⒈ 称病。
⒈ 称病。
引《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者 张唐 欲称疾不肯行, 甘罗 説而行之。”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至於 司马长卿 称疾避事,以著书为务。”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丁酉,吏部尚书平章事 郑珣瑜 称疾去位。”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伏尸名士贱,称疾詔书哀。”
⒈ 借口有病。也作「称病」。
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征兵九江王布,布称疾不往,使将将数千人行。」
近托病
1、三位宰相,高郢无所作为,贾耽、郑珣瑜称疾不起,以表示与革新党派不合作。
2、熙宁二年(1069年),以左仆射、门下侍郎拜同平章事,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称疾求退,出判亳州(今安徽亳州)。
3、囊加歹阻命弄兵,檄为叙南宣抚使,称疾不行,责其迁延顾望。
4、以天性疏放,恐妨游览,称疾不预试。
5、琰称疾固辞,获罪,赖阴夔、陈琳救得免。
6、议郎蔡邕徙朔方,董卓闻其名而辟之,称疾不就。
7、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