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书

词语解释
正书[ zhèng shū ]
◎书体名。也叫楷书、真书。相传正书始于东汉 · 王次仲,完备于三国 · 魏 · 钟繇。旧时指“经”、“史”一类的书。别于小说、戏曲一类的“闲书”。
引证解释
正书[ zhèng shū ]
1.书体名。也叫楷书、真书。相传正书始于 东汉 · 王次仲,完备于 三国 魏 锺繇。
例证《法书要录》卷二引 南朝 · 梁 庾元威 《论书》:“所学正书,宜以 殷钧,范怀约 为主,方正循纪,修短合度。”
唐 · 岑文本 《伊阙佛龛碑》:“高一丈六寸,广六尺六寸五分,三十二行,行五十一字,正书。”
《宣和书谱 · 正书叙论》:“在 汉 · 建初 有 王次仲 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是也。”
宋 · 高宗 《翰墨志》:“晋 · 汝阴 太守 李矩 妻,善 钟 法,能正书入妙。”
朱自清 · 《说文解字》:“隶书方整,去了挑笔,又变为‘正书’,这起于 魏 代。 晋 · 唐 之间却称为‘隶书’,而称 汉 · 隶为‘八分书’。 晋 · 代也称为‘楷书’。 宋 · 代又称为‘真书’。正书本也是扁方的,到 陈 隋 的时候,渐渐变方了。到了 唐 代,又渐渐长了。”
2.旧时指“经”、“史”一类的书。别于小说、戏曲一类的“闲书”。
例证唐 · 刘知几 《史通 · 疑古》:“夫惟 益 与 伊尹 受戮,并於正书,犹无其证。”
唐 · 刘知几 《史通 · 六家》:“至若职方之言,与《周官》无异;时训之説,比《月令》多同。斯百王之正书,五经之别録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从来正书上面説, 孔子 貌似 阳虎,以致 匡 人之围,是恶人像了圣人。”
国语辞典
正书[ zhèng shū ]
1.一种汉字书体。由隶书演变而来。参见“楷书”条。
2.旧时经、史一类传承道统的书籍。
例证《初刻拍案惊奇 · 卷二》:“从来正书上面说,孔子貌似杨虎,以致匡人之围。”
分字解释
※ "正书"的意思解释、正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没事,只要他想看书,而且是正书,我都支持。
2、正书之前,拙笔不才,先言一段罗大师《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话: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3、志盖正书“皇元敕授延安路医学教授故武君志盖”16字,墓志以楷书书写,25行、满行25字,共计665字。
4、在正书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它向世人弘扬了正大、正义和正气的民族文化精神。
5、卫夫人家学渊博,她所写的隶书与正书,更冠绝一时。
6、志盖正书“皇元敕授延安路医学教授故武君志盖”16字。
7、从这幅墨宝来看,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胃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
8、我看是王铎,明末清初人,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
9、抬头一看,只见殿上一匾,正书着:“三生殿”。
10、从小喜欢看书,学习好的时候是正书,名着古史,科学人文,高中学习不好了,开始看闲书,玄幻武侠,种马穿越。
11、者姓氏,所记宋徽宗时内府所藏名家法帖,首列帝王诸书为一卷,次列篆隶为一卷,次列正书为四卷,次列行书为六卷,次列草书为七卷,末列分书为一卷,后附制诰。
12、黑道第二正书,中国版《教父》,多角度状写黑道大哥。
13、四川曹正书制作的鸽形飞机安装在婴儿车轮上,用摩托车发动机驱动。
14、大门上正书着四个大字——“武穆陆军军官军校”。
相关词语
- zhèng nǚ正女
- jiǎo zhèng矫正
- zhèng shēng正生
- zhèng bīng正兵
- zhèng zhèng táng táng正正堂堂
- zhèng kè正客
- zhèng huà正话
- shǔ zhèng属正
- gōng zhèng公正
- zhèng tóu正头
- zhèng pài正派
- zhèng shēng正声
- zhèng sè正色
- zhèng kāi正开
- zhèng lè正乐
- jiào zhèng校正
- zhèng zhǔ正主
- zhèng xué正学
- zhèng chū正出
- zhèng táng正堂
- shū bāo书包
- máo shū毛书
- tuō shū讬书
- shū shēng书生
- zhuān shū专书
- shū jià书架
- xīn shū新书
- shū bó书帛
- shū wū书屋
- zhēn shū真书
- zé shū责书
- zhèng shū证书
- niàn shū念书
- āi shū哀书
- è shū恶书
- xiě shū写书
- lì shū隶书
- shàng shū尚书
- bù shū簿书
- shū mù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