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ī huǒ
注音ㄐ一 ㄏㄨㄛˇ
繁体飢火
⒈ 难忍的饥饿感。
⒈ 难忍的飢饿感。
引唐 白居易 《旱热》诗之二:“壮者不耐飢,飢火烧其肠。”
郭沫若 《前茅·哀时古调》:“嵇康 对日抚鸣琴,腹中飢火正熊熊。”
难忍的飢饿感。饥,通“飢”。 《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予应为饥火所恼,不暇记前事耳。”
⒈ 比喻饥饿如火燃烧般难以忍耐。
引唐·白居易〈旱热〉诗二首之二:「壮者不耐饥,饥火烧其肠。」
宋·范成大〈蛇倒退〉诗:「倘为饥火驱,平地岂无饭。」
1、然饥火燔烧,五脏皆如焦裂,不得已食之。
2、桃夭夭望见那桌上摆满花生,粽子,云片糕,芝麻糖等点心,不觉满嘴的馋涎,肚里饥火熊熊燃烧,暗道偷食不成,干脆蒙食。
3、饥火难耐的陈道宁,突然听到右方草地中传来一声羊叫,扭头一看,是另一房堂叔的绵羊群,七八十斤的大家伙有百十头,还有象大绒球的羊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