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n

心体


拼音xīn tǐ
注音ㄒ一ㄣ ㄊ一ˇ

繁体心體

心体

词语解释

心体[ xīn tǐ ]

⒈  指亲信、骨干。

⒉  指思想。

⒊  指精神与肉体。

引证解释

⒈  指亲信、骨干。

《书·君牙》“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 孔 传:“今命汝为我辅翼股肱心体之臣。”

⒉  指思想。

《后汉书·延笃传》:“仁以枝叶扶疏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先生尝语学者曰:心体上着不得一念留滞,就如眼着不得些子尘沙。”
清 李渔 《蜃中楼·抗姻》:“原不怪形容蠢劣,几曾嫌心体愚顽,又何妨性格乖张。”

⒊  指精神与肉体。

唐 白居易 《酬李少府曹长官舍见赠》诗:“低腰復歛手,心体不遑安。一路风尘下,方知为吏难。”

分字解释


※ "心体"的意思解释、心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洪应明

2、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气未动,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向三时饮食中谙练世味,浓不欣,淡不厌,方为切实工夫。洪应明

3、然而,王阳明“心学思想”重点强调心体的实践意向对于实践活动的意义。

4、他的心本论有三个重要环节:心体存在之发现;心体超越之证明;心境关系之展开。

5、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赏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

6、厄斯德拉专心致志研究上主的法律,心体力行,且在以色列人中教授法律和诫命。

7、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气未动,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向三时饮食中谙练世味,浓不欣,淡不厌,方为切实工夫。

8、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

9、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洪应明

10、于是,开始神往“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最终得以领悟。

11、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

12、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气未动,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

13、心体澄澈,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洪应明

14、庄子通过“齐物”这一思想路径,使万物呈现出和谐的整体意蕴,而庄子的“齐物”的关键就在于其以心体物的思想方法。

15、作为真选组第一番队队长,再给你们上最后一课。当冲向有压倒性力量的敌人时,为了填补实力差距用人数来压倒是最重要的。配合好呼吸,心体合一,在最集中的一瞬间,一鼓作气攻上来,然后——全部死去.冲田总悟

16、同时,周海门还强调心体的意向性作用赋予存在物以道德、审美的价值。

17、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家务,此古所谓“敬以直内”也。

18、心体澄澈,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

19、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20、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洪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