讥刺


拼音jī cì
注音ㄐ一 ㄘˋ

繁体譏刺


讥刺

词语解释

讥刺[ jī cì ]

⒈  嘲笑讽刺。

用讥刺他们邻国的方法使社会活跃起来。

thrust; ridicule; satirize; mock; quip;

引证解释

⒈  讥评讽刺。

《汉书·刘向传》:“向 自见得信於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 王氏 及在位大臣。”
《南齐书·文学传·丘巨源》:“高宗 为 吴兴,巨源 作《秋胡诗》,有讥刺语,以事见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罗隐》:“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茅盾 《追求》八:“他立刻回答了一篇极蛮横的反驳,其中很有些对于 曼青 个人的讥刺。”

国语辞典

讥刺[ jī cì ]

⒈  讥笑讽刺。也作「讥讽」、「讥弹」。

《儒林外史·第一回》:「又题几句诗在上,含著讥刺。」

讽刺 讥讽 讥笑 嘲讽 嘲笑

赞美

分字解释


※ "讥刺"的意思解释、讥刺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阿尼尔先生说这段话,并没带一点讥刺或幽默.

2、“见其语言虚诈,兼有狼顾之相”,“料其心术不端”“料其居心浇薄乖张”,“显露心怀怨望,讥刺时事之意”。

3、包不同本是出言讥刺,万万料想不到这些人安之若素,居之不疑,不由得大奇,笑道:“贵派神功深奥无比,小子心存仰慕,还要请大仙再加开导。

4、你说这些话的口气带有讥刺意味。

5、这里的“自嘲”其实是采取“反讽”手法,软中有硬的一种抗争,多半带有嗔怨讥刺的成分。

6、他说话很刻薄,动不动就讥刺人家,很讨人厌.

7、其中对现实政治的评论,对谶讳符瑞的讥刺,都切中时弊,是西汉以来政论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8、你说这些话的口气带有讥刺意味.

9、你使我们受邻国的羞辱,被四围的人嗤笑讥刺

10、主耶和华如此说,你必喝你姊姊所喝的杯。 那杯又深又广,盛得甚多,使你被人嗤笑讥刺

11、诗79:4我们成为邻国的羞辱、成为我们四围人的嗤笑讥刺.

12、请你有话直说,不必这般冷言冷语,语带讥刺

13、此后,温庭筠作了一首传扬甚广的《庄恪太子挽诗》,诗中对朝廷阴暗的政治斗争进行了嘲讽讥刺,此事又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14、我必使他们交出来,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遭遇灾祸。在我赶逐他们到的各处成为凌辱,笑谈,讥刺,咒诅。

15、明帝为吴兴,巨源作秋胡诗,有讥刺语,以事见杀。

16、更加谈不上有什么情谊,沈拓如此一说,他心中却是更加惭愧,以为沈拓有意讥刺,当下只得诺诺连声,抱拳退在一边。

17、我们成为邻国的羞辱,成为我们四围人的嗤笑讥刺

18、“表面上这是一种对商业广播的讥刺,其实也是一种对滥用电信传播的研究”(理查德·哈林顿)。

19、借题发挥,拐弯抹角的责骂人。红楼梦?第六十九回:『除了平儿,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刺。』亦作『指桑骂槐』。

20、在运用双关手法的同时,既要充满温情关爱、蕴涵哲理意蕴、体现幽默机趣,更要表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讥刺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