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词语解释
咏史[ yǒng shǐ ]
⒈ 以史事为题材创作诗歌。
引证解释
⒈ 以史事为题材创作诗歌。
引《晋书·文苑传·袁宏》:“宏 有逸才,文章絶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观其《咏史》,有感嘆之词。”
陈延杰 注:“孟坚 《咏史》诗,其辞甚质直,又加以咏嘆。此传体,为咏史正宗, 左太冲 其变也。”
分字解释
※ "咏史"的意思解释、咏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用诗方式和史学思维为咏史诗的创作与接受提供了思维模式;
2、胡曾是晚唐诗人,他的诗歌留存至今的有162首,其中咏史诗有150首。
3、本文拟对这两个时期咏史诗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时代特点分别展开论述,并简要地对二者做一比较。
4、与白居易同岁的刘禹锡,同样成了咏史的高手。他的。余秋雨
5、初唐和盛唐时期是咏史诗的进一步发展时期,咏史诗的种类和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6、而咏怀诗与咏史诗虽有交叉,却异大于同,是两种不同的诗歌类型。
7、二人在咏史诗中表现出了对待历史与人生的不同态度,从中可以看出造成他们在迁谪心态上的这种差异的一些原因。
8、唐代咏史诗具有浓郁的悲剧意识,其表层是个体悲剧意识,深层是历史悲剧意识。
9、古代有些咏史诗,喜用借题发挥的手法,多半在借古讽今。
10、咏史诗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诗》、史文化的传播培育了良好的咏史诗创作与接受的话语环境;
11、为了客观地评价晚唐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对它的“通俗”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12、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在取象与造境上匠心独运,技法高妙。
13、一百零五、与白居易同岁的刘禹锡,同样成了咏史的高手。他的。
14、意含寄托的咏史诗在审美价值上要高于其他两类的咏史诗,在诗评史上也受到历代诗评家的推崇。
15、杜牧咏史诗的出现,标志着史论式咏史诗已成熟。
16、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作为国粹的书法与诗词不达意重新受到重视。本书是作者从历年的咏史诗中择出九十六首用长锋的羊毫抄出。
17、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左思
18、艺术方面,自由开放的“性灵”说理论体系,指导了他的诗歌创作,咏史诗与咏怀诗是他创作的主体.
19、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思乡主题、战争主题、爱情主题以及咏史怀古主题进行了文化角度的分析,为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典诗歌文学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20、咏史是一种表现手法,它以所咏历史题材是否在诗中占有主体地位区别于用典。
相关词语
- xiàng yǒng巷咏
- fù yǒng赋咏
- yǒng zàn咏赞
- sī yǒng思咏
- yǒng ò咏哦
- wǔ yǒng舞咏
- zuǐ yǒng咀咏
- yǒng yǔ咏语
- zǎo yǒng藻咏
- yǒng rén咏仁
- cháng yǒng长咏
- gē yǒng哥咏
- yǒng zhì咏志
- yǒng dé咏德
- yín yǒng吟咏
- shǎng yǒng赏咏
- yǒng zhǎo咏沼
- lǎng yǒng朗咏
- yǒng guī咏归
- yǒng sòng咏颂
- shǐ píng史评
- sī shǐ私史
- shǐ zuǒ史佐
- shǐ shī史诗
- shǐ lù史録
- bìng shǐ病史
- huà shǐ画史
- qīng shǐ青史
- jì shǐ祭史
- chǒu shǐ丑史
- wài shǐ外史
- fèng shǐ凤史
- dān shǐ丹史
- jiǔ shǐ酒史
- lǔ shǐ鲁史
- shǐ xué史学
- dài shǐ代史
- bān shǐ班史
- shǐ shí史识
- nèi shǐ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