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反听收视 不听不视。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头上安头 比喻多余和重复。
五湖四海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汗流浃背 浃:湿透。汗水流得湿透背衣。形容闷热或干活卖力气。也形容极度惶恐或羞愧。
以指挠沸 挠:搅。用手指搅开水。比喻不自量力,一定失败。
大地春回 见“大地回春”。
骄兵之计 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盈千累万 形容数量非常多。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鹤算龟龄 算:数。比喻人的寿命很长。
惨不忍闻 惨:悲惨;凄惨;闻:听见。悲惨得不忍听下去。
妙绝时人 指作品的好,不是当时的人所能比。
鹑衣鹄面 破烂的衣服,瘦削的面形。形容穷苦落魄之状。
抛乡离井 离开家乡故土。
懊悔莫及 懊悔:悔恨。指后悔已经来不及。
风流千古 指风雅之事久远流传。
一般见识 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百不一爽 爽:失,差。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昧地谩天 比喻昧着良心隐瞒真实情况,用谎言欺骗他人。亦作“昧地瞒天”。
析疑匡谬 解释疑义,纠正谬误。
嘴尖舌快 比喻话多而轻率。
且食蛤蜊 《南史·王融传》:“(融)诣王僧佑,因遇沉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不问。
改玉改行 见“改步改玉”。
随月读书 借着月光读书。
条脩叶贯 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
明镜不疲 明亮的镜子不为频繁地照人而疲劳。比喻人的智慧不会因使用而受损害。
赳赳雄断 威武雄壮,善于决断。出自《后汉书·光武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