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待毙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坐着等死措施。
详细解释
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坐着等死措施。
今城守虽有馀,然外无援兵,粮食将尽,岂可~。◎《元史·王义传》
见'坐以待毙'。
《资治通鉴.卷二八八.后汉纪三.隐帝乾佑二年》:「今国家三道用兵,俱未有功,若以此时翻然改图,朝廷必喜,自可不失富贵。孰与坐而待毙乎!」
形容面临危难,不积极奋发,坐等失败。
《元史.卷一五一.王义传》:「今城守虽有余,然外无援兵,粮食将尽,岂可坐而待毙。」《三国演义.第六七回》:「今若不出,坐而待毙矣。某守城,主公当亲与决一死战。」也作「坐以待毙」。
百科解释坐而待毙,成语,作谓语、宾语、定语,解释: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坐着等死措施。出处: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出处语出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例子今城守虽有馀,然外无援兵,粮食将尽,岂可坐而待毙。《元史 王义传》
基础信息
拼音zuò ér dài bì
注音ㄗㄨㄛˋ ㄦˊ ㄉㄞˋ ㄅ一ˋ
繁体坐而待斃
感情坐而待毙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等死。
近义词坐以待毙、坐而待弊、坐以待亡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引物连类(意思解释)
- 致远恐泥(意思解释)
- 心驰神往(意思解释)
- 犀照牛渚(意思解释)
- 纵情欢乐(意思解释)
- 井底银瓶(意思解释)
- 肥马轻裘(意思解释)
- 织楚成门(意思解释)
- 羞与为伍(意思解释)
- 拈轻掇重(意思解释)
- 三山五岳(意思解释)
-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解释)
- 缚鸡之力(意思解释)
- 反躬自责(意思解释)
- 大喜若狂(意思解释)
- 不尴不尬(意思解释)
- 筑舍道傍(意思解释)
- 嘘唏不已(意思解释)
- 阿保之劳(意思解释)
- 宽打窄用(意思解释)
- 好古敏求(意思解释)
- 徇国忘家(意思解释)
- 垂世不朽(意思解释)
- 抚时感事(意思解释)
- 抱表寝绳(意思解释)
- 惊人之笔(意思解释)
- 刈蓍亡簪(意思解释)
- 一丝半缕(意思解释)
※ 坐而待毙的意思解释、坐而待毙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古里古怪 | 怪异、奇特。 |
入文出武 | 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 |
万头攒动 | 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争着看。 |
藏垢纳污 | 垢、污:肮脏的东西;纳:容纳。比喻包容坏人坏事。也比喻居上位者有容人之量;能够容忍有损自己的言行。也作“藏污纳垢”。 |
作茧自缠 |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事自陷困境。 |
坐拥书城 | 见“坐拥百城”。 |
大音希声 | 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
柔能克刚 | 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 |
代马望北 |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
畏天恤民 | 畏:敬畏;恤:周济。敬畏上天,怜爱下民。 |
假手于人 | 假:借。借助别人的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指凭借别人的力量办事。 |
各不相让 | 让:歉让。互不谦让、让步。 |
依依难舍 | 依依:恋慕的样子;舍:放开。形容留恋舍不得离开 |
大天白日 | 白天。强调跟暮夜黑暗对照。 |
鼠窃狗盗 | 窃:偷。像老鼠小量窃取;像狗钻洞偷盗。指小偷小摸。 |
盛不忘衰 | 盛:兴隆,盛大。兴盛时不忘记衰败时。形容安不忘危,能深谋远虑。 |
过庭之训 | 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
潜光匿曜 | 见“潜光隐耀”。 |
插科使砌 | 砌,拼凑;捏造。指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 |
时清海宴 | 时世清平,四方安定。 |
视有若无 | 视:看待。把有这回事看得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形容不当一回事。 |
逞凶肆虐 | 逞:施展。肆:放肆。虐:残暴。放纵地行凶作恶,任意地进行残害。 |
铁板铜弦 | 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 |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
研京练都 | 语本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言张衡作《二京赋》构思十年乃成,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二年(《晋书·左思传》作“十年”)乃成,后因以“研京练都”谓文思缜密而迟缓。 |
摇脣鼓舌 | 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 |
三襕贴里 | 明代钦赏显贵内臣的一种服饰之名。 |
白绢斜封 | 古人书信有用白绢在函外横着缄封的。因借指书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