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待毙的成语故事


坐而待毙

拼音zuò ér dài bì

基本解释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坐着等死措施。

出处语出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暂未找到成语坐而待毙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坐而待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弃甲曳兵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地棘天荆 朱谦良《感怀和病侠》:“地棘天荆谁管得,此身权寄水云邨。”
官无三日紧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14回:“常言道:官无三日紧。过了几年之后,这事便懒散了。”
义胆忠肝 《水浒传》第七二回:“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入鲍忘臭 南朝·梁·萧纲《与湘东王书》:“入鲍忘臭,效尤至祸。”
泥名失实 宋·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九》:“夫其本圣言而推之者,尚破碎如此,其他何可泥名失实而不敢加辨也欤!”
坐卧不宁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各事冗杂,亦难尽述,因此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伏维尚飨 唐·陈子昂《祭韦府君文》:“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强识博闻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寿序》:“生平无他嗜好,以著述为性命,强识博闻,达于国家掌故。”
仪静体闲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环姿艳溢,仪静体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