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明辨是非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话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九江八河 泛指所有的江河。
除疾遗类 遗:留下。类:种。只治表面的病,又留下了病根。比喻去患不彻底,留下祸根。
刿心刳肺 形容费尽心思,刻意为之。
舐犊情深 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呼朋引类 朋:朋友;引:带领;呼:呼唤;类:同类。指叫唤;招引同类的人。多形容坏人互相勾结。
至亲好友 关系至深的亲戚;感情最好的朋友。指关系最密切的亲人、朋友。
重圭叠组 指世代连续做官。
烈火烹油 比喻声势气焰很盛。
一字一珠 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壮士解腕 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源清流洁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披毛索黡 披:拨开;毛:毛发;索:寻找;黡:黑痣。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夫复何言 夫:语助词;复:再。还能再说什么呢。
竭智尽力 用尽智慧和力量。
墙外汉 指非局中之人,不属于某专业或不专于某门知识或艺术的人。
礼坏乐崩 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龙肝凤脑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行短才高 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
寓意深长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泽及髊骨 泽:恩泽;髊:肉未烂尽的骸骨。恩泽及于死者。形容恩德深厚。
言行计从 同“言听计从”。
迁地为良 迁:迁移。迁移到他处更好。
三注三唱 唐制,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此项程序,谓之'三注三唱'。见《通典.选举志三》。
移辕之赏 指战国吴起履行自己移辕受赏的诺言﹐树立威信的故事。
目所履历 意思是眼睛所看到的。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诘究本末 详细追究事物的始末情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