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今博古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贯通古今。知识渊博。
详细解释
知识渊博,贯通古今。
元赵彦晖〈席上咏妓.万种妖娆套.油葫芦〉曲:「知今博古通三教,铁石人一见了也魂消。」
出处元·赵彦晖《点绛唇·席上咏妓》曲:“知今博古通三教,铁石人一见了也魂销。”
例子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8回:“一表人物,好标致,知今博古。”
基础信息
拼音zhī jīn bó gǔ
注音ㄓ ㄐ一ㄣ ㄅㄛˊ ㄍㄨˇ
感情知今博古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博古通今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名山大川(意思解释)
- 付之一炬(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意思解释)
- 致仕悬车(意思解释)
- 衰季之风(意思解释)
- 登山蓦岭(意思解释)
- 稳操左券(意思解释)
- 匕鬯无惊(意思解释)
- 坚壁清野(意思解释)
- 牝牡骊黄(意思解释)
- 心如木石(意思解释)
- 背盟败约(意思解释)
- 秋高气肃(意思解释)
- 持禄养交(意思解释)
- 东流西落(意思解释)
- 遗簪绝缨(意思解释)
- 耸入云霄(意思解释)
- 百年谐老(意思解释)
- 以功覆过(意思解释)
- 走漏天机(意思解释)
- 黼黻文章(意思解释)
- 贵游子弟(意思解释)
- 鹏举鸿飞(意思解释)
- 个中人家(意思解释)
- 淅溜淅冽(意思解释)
- 一镬之味(意思解释)
- 笼而统之(意思解释)
※ 知今博古的意思解释、知今博古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圆凿方枘 |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神魂颠倒 | 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态。 |
半生不熟 | 半:不完全。指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
料峭春寒 |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
司空见惯 | 司空:古代官名;见惯:常见而习惯了。原指司空看惯了某事以为平淡;后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 |
矢志不移 | 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
意气用事 | 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办事。处理事情只凭个人一时的情绪。 |
哀鸿遍野 | 哀鸿: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
自立门户 | 自己独立成为一户人家。指成家自立。多比喻独立出来;另搞一套。 |
丛山峻岭 | 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 |
日月蹉跎 |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
吟风弄月 | 吟:吟咏;指作诗;弄:玩弄;玩赏;泛指自然景物。吟咏、玩赏风花雪月。原指以风花雪月为题材而写作;现多指空虚无聊;没有真情实感;缺乏实际内容的诗人。 |
柳莺花燕 | 指柳上莺歌,花间燕语。指美好的春景。 |
朝野上下 | 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 |
粉白黛黑 | 粉白:在脸上搽粉,使脸更白;黛黑:画眉毛,使眉毛更黑。泛指女子的妆饰。 |
高枕安寝 | 见“高枕而卧”。 |
黯然无光 | 黯然:阴暗的样子。形容昏暗不明亮。 |
马齿徒长 | 见“马齿徒增”。 |
患难相恤 | 恤:体恤,周济。遇到患难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
金钗换酒 | 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 |
琴瑟失调 | 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 |
湮灭无闻 | 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
沓来麕至 | 同“沓来踵至”。 |
松柏参天 | 形容树木十分高大茂盛 |
嘻笑怒駡 | 指嬉戏﹑欢笑﹑愤怒﹑詈骂等不同的情绪表现。谓不拘守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3.嘲弄辱骂。 |
萦带全城 | 以'萦带全城'为守城却敌之典。 |
无本之木 |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
大山广川 | 大山与大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