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奇顾怪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归:清代归庄。顾:清代顾炎武。归庄奇特,顾炎武怪异。
详细解释
清朝的归庄和顾炎武。因二人相友善又行事奇特,性情怪僻,时人称为归奇顾怪。清˙陈康奇˙郎潜纪闻˙卷八:国初,崑山归处士庄,与亭林齐名,时有归奇顾怪之目。
清朝的归庄和顾炎武。因二人相友善又行事奇特,性情怪僻,时人称为「归奇顾怪」。
清.陈康奇《郎潜纪闻.卷八》:「国初,崑山归处士庄,与亭林齐名,时有归奇顾怪之目。」
百科解释释义归:清代归庄。顾:清代顾炎武。归庄奇特,顾炎武怪异。《同治苏州府志》:归庄“一平最善顾炎武,以博雅独行相推许,而俱不谐于俗。里中有归奇顾怪之目。”归、顾诗文多描写抗清斗争,抒发故国之情,气势雄浑,笔力酣畅,直抒胸臆,不事雕琢,但有粗率、隐晦之疵。顾诗文内容广阔丰富,风格精悍深沉;归诗文多写国破家亡的惨祸,沉痛愤激,有些诗诋毁农民军,成就不如顾炎武。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读书一目十行,性耿介,绝不与人交,独与晨庄归庄善,同游复社,相传有归奇顾怪之目。”
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绝不与世人交,独与里中归庄善,同游复社,相传有归奇顾怪之目。”
例子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八卷:“昆山归处士庄与亭林齐名,时有归奇顾怪之目。”
基础信息
拼音guī qí gù guài
注音ㄍㄨㄟ ㄑ一ˊ ㄍㄨˋ ㄍㄨㄞˋ
繁体歸奇顧恠
感情归奇顾怪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蜻蜓点水(意思解释)
- 大势已去(意思解释)
- 终日不倦(意思解释)
- 尝胆眠薪(意思解释)
- 投传而去(意思解释)
- 杨朱泣岐(意思解释)
- 心病还从心上医(意思解释)
- 贯朽粟陈(意思解释)
- 改换门闾(意思解释)
- 回天之力(意思解释)
- 停妻再娶(意思解释)
- 回肠荡气(意思解释)
- 磨嘴皮子(意思解释)
- 捉影捕风(意思解释)
- 千金比屋(意思解释)
- 千难万险(意思解释)
- 志足意满(意思解释)
- 踌躇未决(意思解释)
- 倾家败产(意思解释)
- 深山野墺(意思解释)
- 同生共死(意思解释)
- 渎货无厌(意思解释)
- 白日升天(意思解释)
- 整躬率物(意思解释)
- 强不凌弱(意思解释)
- 搢绅之士(意思解释)
- 毒赋剩敛(意思解释)
- 却客疏士(意思解释)
※ 归奇顾怪的意思解释、归奇顾怪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扬幡擂鼓 | 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 |
专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水泄不通 | 泄:泄漏。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 |
当家作主 | 作了家庭的主人。比喻对于分内的事务挑重担;尽心负责。也比喻人民有权力;有义务参加治理国家大事。 |
仁义之师 |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
我行我素 | 行:做。素:平素。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
遁迹方外 | 犹言避世隐居于僧道中。 |
尘头大起 | 指尘沙尘土高高扬起。 |
骑牛读汉书 | 形容刻苦攻读。 |
描头画角 | 比喻刻意模仿,毫无新意。 |
大璞不完 |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
从令如流 | 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绝对服从命令。 |
严词厉色 | 色:脸色。说话很严厉,脸色很严肃。 |
戴罪立功 | 身负罪责;争取立下功劳;借以赎罪。 |
古貌古心 | 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
普度众生 |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
发短心长 | 发短:指年老;心长:智谋深。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
画虎画皮难画骨 | 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
束蕴乞火 | 同“束缊请火”。 |
祥风时雨 | 形容风调雨顺。多比喻恩德。 |
无可奉告 | 没有什么可以告诉对方的。 |
涓滴微利 | 涓:细流;滴:水珠。象小水珠一样微小的利益。 |
决战千里 | 意思是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
三尺枯桐 | 三尺桐。 |
题目正名 | 元明杂剧和南戏的剧情提要。用两句或四句的韵语概括全剧主要关目,最后一句多是此剧的全名,而此句的末3字或4字多为此剧的简称。 |
蔫头蔫脑 | 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
狸头白首 | 秦始皇时仪仗队所戴的狸猫形帽。 |
求之有道 | 说的话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