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文宗:广受宗仰的文人。指受天下人敬仰的文人。
详细解释
尊称天下公认的文章大家。
旧唐书˙卷一九零˙文苑传中˙陈子昂传:初为感遇诗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
出处《旧唐书·陈子昂传》:“初为《感遇诗》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
基础信息
拼音tiān xià wén zōng
注音ㄊ一ㄢ ㄒ一ㄚˋ ㄨㄣˊ ㄗㄨㄥ
感情天下文宗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文人等。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进锐退速(意思解释)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释)
- 变风易俗(意思解释)
- 变化多端(意思解释)
- 小气鬼(意思解释)
- 吞刀刮肠(意思解释)
- 鸟啼花落(意思解释)
- 唯一无二(意思解释)
-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意思解释)
- 不擒二毛(意思解释)
- 礼无不答(意思解释)
- 多嘴献浅(意思解释)
- 大本大宗(意思解释)
- 死搬硬套(意思解释)
- 云屯雨集(意思解释)
- 缺吃少穿(意思解释)
- 脱天漏网(意思解释)
- 王佐之材(意思解释)
- 云梦闲情(意思解释)
- 练达老成(意思解释)
- 国不堪贰(意思解释)
- 积习生常(意思解释)
- 亏法利私(意思解释)
- 清光滑辣(意思解释)
- 海州常山(意思解释)
- 恩牛怨李(意思解释)
- 无从说起(意思解释)
- 量入制出(意思解释)
※ 天下文宗的意思解释、天下文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不厌其烦 | 厌:嫌;烦:麻烦。不嫌麻烦。 |
指手划脚 |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
海岱清士 | 海岱:东海与泰山之间的地方,引申为海内。海内的清廉之士。 |
魄消魂散 | 同“魂飞魄散”。 |
日上三竿 |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
十不当一 | 十个不抵一个。谓人虽多但不顶用。 |
望风希指 | 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
得陇望蜀 | 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
谦卑自牧 | 谦卑:谦虚;牧:养。谦虚谨慎,修身养性。 |
东鳞西爪 | 原指画在云中的龙这里露一片鳞;那里露一只爪;不见全貌。现比喻零碎散乱、不全面。 |
河梁携手 | 河梁:桥。指送别。 |
管窥之说 | 管窥:从管中看物。比喻见解局限、偏颇、肤浅。 |
情深骨肉 | 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情愈骨肉”。 |
劳师袭远 | 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多指冒险的军事活动。 |
居移气,养移体 | 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
竭智尽力 | 用尽智慧和力量。 |
跋履山川 |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
惶悚不安 | 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
拾人唾余 | 见“拾人涕唾”。 |
不可胜道 | 无法尽说。极言其多。 |
东野败驾 | 春秋时善御者东野稷见重于鲁庄公。其御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自矜其能,驱马转百圈而不止,结果马力竭尽,以失败而告终。后以此比喻自恃才高,弄巧成拙。 |
一泻百里 | 见“一泻千里”。 |
金城石室 | 比喻险固的城池。 |
有声无实 | 犹言有名无实。 |
冰消雪融 | 比喻事物彻底崩溃消失。在写作时描写用。 |
蛊心丧志 | 意思是指迷惑心神,丧失意志。 |
美锦学制 | 比喻把官职交给才能低下的人。 |
临危蹈难 | 面对危难毫不惧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