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褒贬与夺褒贬与夺的意思
bāobiǎnduó

褒贬与夺



褒贬与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详细解释

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若使修著一代之典,~,诚一时之俊也。◎《晋书·祖逖传》

褒贬与夺[bāobiǎnyǔduó]

    对人、对事的赞扬或贬抑,给予或不予。

    《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晋书.卷六二.祖逖传》:「若使修着一代之典,褒贬与夺,诚一时之俊也。」

    百科解释褒贬与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给予或夺。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

    例子若使修著一代之典,褒贬与夺,诚一时之俊也。《晋书·祖逖传》


    基础信息

    拼音bāo biǎn yǔ duó

    注音ㄅㄠ ㄅ一ㄢˇ ㄩˇ ㄉㄨㄛˊ

    繁体褒貶與奪

    感情褒贬与夺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对人的态度。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褒贬与夺的意思解释、褒贬与夺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直木先伐 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雨后春笋 春雨以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
欲速不达 欲:想要。一味性急图快;主观要求违背客观规律;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汪洋自恣 比喻人的气度或气势宏大。
穿云裂石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众目昭彰 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昭彰:明显。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蜂营蚁队 比喻乌合之众。
蝉联往复 蝉联:连续相承。接连不断地反复重演。
日进不衰 衰:减。一天天有增无减。
木干鸟栖 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喻行事坚定不移。
片言折狱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以珠弹雀 用珍珠弹麻雀。比喻轻重颠倒,得不偿失。
只鸡斗酒 斗:酒器。准备好一只鸡,一壶酒。原指对死者的祭奠物品,多用作追悼亡友之辞。后也指招待来客。
名流巨子 著名人士与重要人物。
流汗浃背 ①形容出汗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惭愧不安之极。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东播西流 谓流落四方。
肘见踵决 见:出现;踵:脚后跟,指鞋后跟;决:裂开。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来,拔一拔鞋,脚后跟露了出来。形容非常贫穷。
潦草塞责 潦草:草率,不精密,不认真;塞:搪塞。形容做事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负责任。
狠愎自用 愎:倔强;自用:主观臆断。凶狠顽固,独断专行。
阪上走丸 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适材适所 谓办事能力与所安排的工作位置或场所相当。
永存不朽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波骇云属 犹波属云委。比喻连续不断,层见迭出。
贯鱼之序 见“贯鱼之次”。
八国联军 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的侵华联军。他们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阴谋瓜分中国,联合出兵进攻中国,遭到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联军攻陷大沽,占领天津、北京。沙俄还乘机单独出兵东北,在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屠杀中国人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次年,帝国主义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更加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十年九荒 几乎年年都闹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