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与夺的成语故事


褒贬与夺

拼音bāo biǎn yǔ duó

基本解释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


暂未找到成语褒贬与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褒贬与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知天高地厚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如今年过知非,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真觉愧悔。”
敲敲打打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谈话》:“如果不是开发,我们生产汽车还会像过去一样用锤子敲敲打打,现在大不相同了,这是质的变化。”
比目连枝 元 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 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白首同归 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别有洞天 唐 章碣《对月》诗:“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
巢倾卵破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左右问父被捕为何不起,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
不适时宜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九节:“‘拚消耗’的主张,对于中国红军来说是不适时宜的。”
凤管鸾箫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六回:“听一派凤管鸾箫,见一簇翠围珠绕。”
相视失色 钱基博《吴禄贞传》:“时良弼、姚锡光在座,相视失色。”
无为之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他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