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问罪之师问罪之师的意思
wènzuìzhīshī

问罪之师



问罪之师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详细解释

称讨伐犯错者的队伍或前来责难的人。《旧唐书.卷六九.侯君集传》:「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使吾恭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聊斋志异.卷一零.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心渐宁贴。」

问罪之师[wènzuìzhīshī]

    称讨伐犯错者的队伍或前来责难的人。

    旧唐书˙卷六十九˙侯君集传: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使吾恭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聊斋志异˙卷十˙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心渐宁贴。

    百科解释拼音wènzuìzhīshī释义问罪:宣布对方罪状,作为出兵的理由。讨伐犯罪者的军队。也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出处唐·杜牧《樊川诗集·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慷慨匡时略,从容问罪师。”示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

    出处《旧唐书 侯君集传》:“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例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


    基础信息

    拼音wèn zuì zhī shī

    注音ㄨㄣˋ ㄗㄨㄟˋ ㄓ ㄕ

    繁体問辠之師

    感情问罪之师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前来兴师问罪的人。

    英语a punitive expeditionary army(an army for punitive purpos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问罪之师的意思解释、问罪之师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东扯西拽 谓事情互相纠缠。犹言拆东补西。
致之度外 指不放在心上。同“置之度外”。
一技之长 技:技能;本领;长:擅长、专长。有某一种专长。
首屈一指 扳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何去何从 去:离开;从:跟随。往哪里去?跟什么人?多指在重大问题上做出某种抉择。
儿行千里母担忧 儿女出门在外,母亲总是不放心。形容母爱真挚。
文从字顺 文句通顺、用词妥贴。从、顺:妥贴、通顺。
举止大方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枕戈饮胆 见“枕戈尝胆”。
种学绩文 种:栽种,引申为培养。培养学识,积累文才。
惠子知我 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后因以“惠子知我”喻朋友相知之深。
停辛伫苦 停:止息,停留;伫:贮积。辛劳长期缠身。形容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
金刚眼睛 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清酌庶羞 清酌:祭祀用的酒;庶羞:美食。指美酒佳肴或祭祀用品
软钉子 比喻委婉的回绝或批评。
渊停山立 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罗缕纪存 罗缕:详细;纪存:纪录保存。指详细记录并保存。
兼人之勇 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形容十分勇敢。
争天抗俗 与大自然斗争,同落后的风俗习惯抗衡。
燕啄皇孙 燕子用嘴啄皇孙。指赵飞燕姊妹阴谋毒害皇帝的子孙。借指后妃暗算皇子。
营私植党 结合党羽,谋取私利。
含宫咀征 见“含商咀征”。
和声细语 指平和而细微的声音。
断井頽垣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劈劈拍拍 亦作'劈劈啪啪'。象声词。爆裂﹑拍打声。
桐叶封弟 《史记·晋世家》:“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后因以“桐叶封弟”指帝王封拜。唐柳宗元有《桐叶封弟辩》。亦省作“桐封”。清徐开任《送仲兄司理邵陵》诗:“忆昔邵陵全盛时,桐封爱子万年枝。”
强毅果敢 形容顽强坚毅,敢作敢为。
凤舞龙盘 形容书法笔势优美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