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叶封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史记·晋世家》:“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后因以“桐叶封弟”指帝王封拜。唐柳宗元有《桐叶封弟辩》。亦省作“桐封”。清徐开任《送仲兄司理邵陵》诗:“忆昔邵陵全盛时,桐封爱子万年枝。”
详细解释
《史记·晋世家》:“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
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后因以“桐叶封弟”指帝王封拜。唐柳宗元有《桐叶封弟辩》。亦省作“桐封”。清徐开任《送仲兄司理邵陵》诗:“忆昔邵陵全盛时,桐封爱子万年枝。”
百科解释桐叶封弟,指帝王封赐臣民,言出必行;后来民间演绎为“君子无戏言”。成语,典出《吕氏春秋·览部》卷十八《审应览·重言》。故事发生在中国周代,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一天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叶剪成一个似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赐你。摄政王周公旦听说这件事,提醒周成王应当言出必行,君子无戏言;于是周成王把唐作为封地封赐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后人称呼封地主人为唐叔虞。
基础信息
拼音tóng yè fēng dì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后生可畏(意思解释)
- 振领提纲(意思解释)
- 遏渐防萌(意思解释)
- 谋莫难于周密(意思解释)
- 无尤无怨(意思解释)
- 入室操戈(意思解释)
- 分鞋破镜(意思解释)
- 百卉含英(意思解释)
- 田月桑时(意思解释)
- 八府巡按(意思解释)
- 随事制宜(意思解释)
- 尽地主之谊(意思解释)
- 老老大大(意思解释)
- 兰艾难分(意思解释)
- 执迷不悟(意思解释)
- 虚受益,满招损(意思解释)
- 周公吐哺(意思解释)
- 一丝两气(意思解释)
- 灰躯糜骨(意思解释)
- 瑶草琪葩(意思解释)
- 漱流枕石(意思解释)
- 宋斤鲁削(意思解释)
- 熯天炽地(意思解释)
- 身当其境(意思解释)
- 衆议成林(意思解释)
- 薶血加书(意思解释)
- 梧叶题诗(意思解释)
- 脸憨皮厚(意思解释)
※ 桐叶封弟的意思解释、桐叶封弟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不动声色 |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
云阶月地 | 以云为阶,以月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 |
旁门歪道 | 指不正经的东西。 |
无边无涯 | 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
要价还价 | 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
刚克柔克 | 克:克服,制服。以刚强见胜或以柔和见胜。指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
闭口无言 | 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
深山穷谷 | 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
口诵心惟 | 诵:朗读;惟:思考。口中朗诵,心里思考。 |
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 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
因敌取资 | 因:依,靠;资:财物,资用。从敌人方面取得资用、给养。 |
弃智遗身 | 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
撑霆裂月 | 形容声气惊人。 |
济济彬彬 | 济济:庄严恭敬的样子;彬彬:文雅的样子。形容仪表庄重,举止文雅。 |
飞蛾投火 |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天崩地坍 |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
眉眼如画 | 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
断港绝潢 | 港:与江河相通的小河;潢:低洼的水坑。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
授业解惑 | 授:教,传授。惑:疑难。传授学业,解除疑难。 |
略地侵城 | 略:侵夺,强取。夺取地盘,攻战城池。指向敌方进攻。 |
独坐穷山,引虎自卫 | 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 |
借景生情 | 借眼前的事物激发思想感情。 |
千式百样 | 各种各样。 |
抛家舍业 | 抛弃家庭,丢下正业。指流落在外。 |
绳营狗苟 | 蝇营狗苟yíngyíng-gǒugǒu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地逐食腐物,像狗那样苟且偷生不知羞耻。比喻有些人像苍蝇和狗那样为了一己私利而到处投机取巧蝇营狗苟,驱去复还。——唐·韩愈《送穷文》 |
血浓于水 | “血浓于水”是用来形容亲情的成语。 |
耆阇崛山 | 耆阇崛山位于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之东北侧,是著名的佛陀说法之地,山名由来于山的形状。本词条对耆阇崛山的地理位置及关于此峰的记载文献进行了考究与分析。 |
惊惊怍怍 | 恐慌不安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