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

词语解释
吏部[ lì bù ]
⒈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
例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吏部拟用左通政。——清·张廷玉《明史》
英Ministry of Official Personal Affairs in feudal China;
⒉ 又。
例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
引证解释
⒈ 旧官制六部之一。 汉 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 东汉 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 魏、晋 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 清 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
⒉ 指 南朝 齐 谢朓。朓 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一》:“韩子苍 言, 欧阳文忠公 寄 荆公 诗云:‘ 翰林 风月三千首, 吏部 文章二百年。’吏部,盖谓《南史》:‘ 谢朓 于 宋明帝 朝,为尚书吏部郎,长五言诗。’也。 文忠 之意,直使 谢朓 事。”
引沉约 尝云:“二百年来,无此诗”
⒊ 指 唐 韩愈。韩愈 曾为吏部侍郎,故称。
引宋 江端友 《韩碑》诗:“淮西 功业冠吾 唐,吏部 文章日月光。”
国语辞典
吏部[ lì bù ]
⒈ 职官名。旧时官制的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铨叙、勋阶、黜陟等事。汉时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部曹;魏晋以后皆称为「吏部」。因专司铨选,故也称为「铨部」。
英语Ministry of Appointments (in imperial China)
德语Ministerium für Ernennungen (Geo)
法语Ministère des nominations dans la Chine impériale
分字解释
※ "吏部"的意思解释、吏部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科考取士由吏部组织专班进行,条件要求朝廷早有标准,他们量才录用,按标准取士。
2、北魏末年和北齐时期,州郡僚佐大多由吏部铨授,但州郡长官自署僚佐的制度并未废除。
3、孙鑨系明吏部尚书,原先墓前石人石马俱全,后此处已改办乡镇企业,面目搞得全非,如今尚一具石翁仲。
4、可是,我写小说的时候就碰到一个问题,天天让他在户部或吏部衙门里坐着,天天替皇帝看折子,未免太没有意思了。
5、再接着他们又弹劾吏部尚书杨巍,说他用人办事都逢迎内阁旨意,言外之意乃是首辅专权跋扈。
6、每年十二月,由宗人府、吏部派员在保和殿将一年封、袭爵人数增登于皇册,存者朱书,故者墨书。
7、国忠自侍御史以至宰相,凡领四十馀使,又专判度支、吏部三铨,事务鞅掌,但署一字,犹不能尽,皆责成胥吏,贿赂公行。
8、不久改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凡三年,天性孝友.
9、此时,正好他的儿子胡宗尧按例由吏部考察改任京官。
10、国忠之党翰林学士张渐窦华、中书舍人宋昱、吏部郎中郑昂等,凭国忠之势,招来赂遗,车马盈门,财货山积;及国忠败,皆坐诛灭,其斫丧王室,俱一时之沴气焉。
11、又徙吏部尚书卢毓为仆射,即令何晏代任,进邓扬丁谧为尚书,毕轨为司隶校尉,李胜为河南尹,拔茅连茹,交相庆贺。
12、前前后后折腾了五六天,这天中午,才报说离城只有二十里地了,黄尚当时正和崇祯、吏部尚书王永光、礼部尚书李标打麻将,对几个臭手窝了一度子火
13、计布之会孙名恺,恺公之后良九焉、孙合焉,九为吏部郎中,政简刑清而民悦。
14、淄博周村万家村是明清毕姓两代尚书府第及明朝吏部尚书万安之祖籍,从村中留存至今的明清古建筑中,仍能感受到当时的名门望族景象。
15、天明了,吏部尚书江天明家门口,一群黑衣人松松散散的站着。
16、简嫔的父亲简政是吏部侍郎,与容贵妃交往密切。
17、郑颢后历官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
18、正在皇帝李治准备宣布对兵败的刘审礼处罚决定时,一直在犹豫的吏部侍郎裴行俭站了出来,“陛下,臣有异议!”。
19、待丁忧期满,吏部铨选时称已无空缺,只能到工部任了一名主事。
20、首辅吕不群领衔的吕党,大将军兵部尚书陆思法为首的陆党,吏部尚书李元之为首的李党,门下省侍中张臣为代表的士族党,泾渭分明。
相关词语
- fǎ lì法吏
- bù lì部吏
- jì lì计吏
- jiāng lì疆吏
- ào lì傲吏
- bì lì辟吏
- háo lì豪吏
- jiǔ lì酒吏
- chuán lì传吏
- jiǎ lì甲吏
- kù lì酷吏
- fán lì凡吏
- huàn lì宦吏
- àn lì案吏
- diǎn lì典吏
- jǐng lì警吏
- dǎo lì导吏
- fǔ lì府吏
- bó lì驳吏
- dá lì达吏
- hù bù户部
- bù shǔ部属
- bù jiè部界
- bù cáo部曹
- bù xiào部校
- wěi bù尾部
- bù fèi部费
- zhī bù支部
- dǐng bù顶部
- bù liè部列
- běi bù北部
- liǎng bù两部
- bù yì部议
- bù huà部画
- yāo bù腰部
- bù fēng部封
- bù wèi部位
- bù lǐng部领
- bù háo部豪
- lì bù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