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

词语解释
中脘[ zhōng wǎn ]
⒈ 谓胃的中部。穴位名。属任脉经,在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央。腑病多治此穴。
引证解释
⒈ 谓胃的中部。
引《难经·荣卫三焦》:“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太医院官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
⒉ 穴位名。属任脉经,在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央。腑病多治此穴。
分字解释
※ "中脘"的意思解释、中脘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有一次,“汉听”考察“胃脘”一词,郎永淳顺口解释,“胃脘”分“上脘”、“中脘”、“下脘”,唤起了观众对他“中医老本行”的记忆。
2、除了拔罐,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所以同样可以使用艾灸祛湿,专家推荐了几个穴位,分别是关元穴、命门穴、中脘穴、足三里穴、解溪穴。
3、中脘穴为胃之募穴及八会穴之腑会,善治空调病所导致的食欲不振、睡眠欠佳及手脚冰冷等问题。
4、中脘别名上纪、太仓、胃脘,是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用。
5、中医减肥,有用针灸刺激胃部附近的巨阙、中脘、下脘、左梁门及右梁门五个穴道,减少胃酸分泌,控制食欲。
6、在中脘穴上下分别还有上脘穴和下脘穴,也都是脾胃保健的重要穴位。
7、陈浩见两人都望着自己,一咬牙,忽然坐下,运开家传松鹤功,将内气周游浑身经脉,片刻睁眼,伸指在野猫胆俞、阳陵泉、中脘、足三里连弹。
8、由气冲穴到任脉的曲骨穴经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到天突。
9、常用的穴位包括如百会、风池、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肝俞、肾俞、脾俞、膈俞等,另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减配穴。
10、治疗选取中脘、丰隆、厉兑、隐白穴,头晕呕吐加内关、合谷穴。
11、太冲、太白,培补土行的本源之气;募穴:章门、中脘,按摩或艾灸均可。
12、虚掌叩打肚脐上下两线的上脘、中脘、下脘穴和气海、关元穴。
13、脾胃不和,加胃俞、脾俞、中脘、足三里。
14、艾灸时选穴肝俞、脾俞、三焦俞、梁门、中脘、章门、手三里、足三里,采用温灸法与回旋灸交替在胃腹部的位置行灸。
15、当然,在选取穴位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会取穴足三里、内关、上脘、中脘等。
16、大椎、肩井、中脘、外关、合谷。
17、肺俞、风门、大椎、脾俞、肾俞、命门、身柱、中脘、下脘等穴位,每伏酌选6个穴位进行贴敷。
18、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
19、结论:“足三里”不同配穴能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程度,尤以“足三里”配“内关”“中脘”“公孙”组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作用最强。
20、实验组10只,运用消积散外敷相当大鼠的神阙穴和中脘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