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

词语解释
中脘[ zhōng wǎn ]
⒈ 谓胃的中部。穴位名。属任脉经,在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央。腑病多治此穴。
引证解释
⒈ 谓胃的中部。
引《难经·荣卫三焦》:“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太医院官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
⒉ 穴位名。属任脉经,在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央。腑病多治此穴。
分字解释
※ "中脘"的意思解释、中脘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中脘穴为胃之募穴及八会穴之腑会,善治空调病所导致的食欲不振、睡眠欠佳及手脚冰冷等问题。
2、通过上脘、中脘的穴位刺激,对人体有调节作用。
3、方法对小白鼠后海穴、中脘穴、腹腔注射百日咳疫苗观察其免疫力。
4、中医拔罐可选择后背的脾俞、胃俞穴,以及腹部的中脘、下脘穴,肚脐的神阙穴和肚脐两旁的天枢穴。
5、太冲、太白,培补土行的本源之气;募穴:章门、中脘,按摩或艾灸均可。
6、大椎、肩井、中脘、外关、合谷。
7、当然,在选取穴位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会取穴足三里、内关、上脘、中脘等。
8、结论:“足三里”不同配穴能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程度,尤以“足三里”配“内关”“中脘”“公孙”组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作用最强。
9、中医减肥,有用针灸刺激胃部附近的巨阙、中脘、下脘、左梁门及右梁门五个穴道,减少胃酸分泌,控制食欲。
10、胃俞、脾俞、胆俞、心俞、中脘、下脘、滑肉门、足三里等,每伏酌选6个穴位进行贴敷。
11、近来有关研究表明,艾灸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等相关穴位,可以防治肝气不足、肝肾阴虚、肾阳虚,充实肾精肾气,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12、肺俞、风门、大椎、脾俞、肾俞、命门、身柱、中脘、下脘等穴位,每伏酌选6个穴位进行贴敷。
13、艾灸时选穴肝俞、脾俞、三焦俞、梁门、中脘、章门、手三里、足三里,采用温灸法与回旋灸交替在胃腹部的位置行灸。
14、陈浩见两人都望着自己,一咬牙,忽然坐下,运开家传松鹤功,将内气周游浑身经脉,片刻睁眼,伸指在野猫胆俞、阳陵泉、中脘、足三里连弹。
15、肝俞、脾俞、肾俞、志宝、飞扬、太溪;膻中、鸠尾、中脘、肩俞、气海、复溜、三阴交。
16、治疗选取中脘、丰隆、厉兑、隐白穴,头晕呕吐加内关、合谷穴。
17、在中脘穴上下分别还有上脘穴和下脘穴,也都是脾胃保健的重要穴位。
18、而用重灸关元穴和中脘穴的方法,艾滋病患者必定能够痊愈,就是利用鼓舞元气的方法来抑制或杀死病毒。
19、虚掌叩打肚脐上下两线的上脘、中脘、下脘穴和气海、关元穴。
20、中脘穴为胃的募穴、又为腑会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