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zhōng

侍中


拼音shì zhōng
注音ㄕˋ ㄓㄨㄥ

侍中

词语解释

侍中[ shì zhōng ]

⒈  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隋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职官名。 秦 始置,两 汉 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 晋 以后,曾相当于宰相。 隋 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 唐 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 北宋 犹存其名, 南宋 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诸史、散骑、中常侍,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
《新唐书·百官志一》:“唐 因 隋 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古官尊卑不一》:“秦 汉 侍中本丞相史,不过掌虎子、捧唾壶等事。而 晋 以后之侍中,乃宰相也。”

国语辞典

侍中[ shì zhōng ]

⒈  职官名。秦置五人,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汉以为加官,分掌乘舆服物,侍于君王左右,与闻朝政,为皇帝亲信重臣。魏晋以后为门下省的长官,到元代时废除。

德语Kammerherr (Ehrentitel, historisch)​ (S)​

分字解释


※ "侍中"的意思解释、侍中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唐代初年,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门下侍中、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共议国政,都是宰相。

2、袁粲、刘秉起兵之夕,太祖以秉是惠基妹夫,时直在侍中省,遣王敬则观其指趣,见惠基安静不与秉相知,由是益加恩信。

3、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指日而待也。

4、接着,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举荐说,侍中郭攸之、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人都是坚贞忠直,能够以死报国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5、文质公,侍中在一日,我们还有折冲回旋的余地,侍中千秋之后呢?

6、梁侍中、国子祭酒萧子云善草隶,百济国专门派使者来到建康城求其书法。

7、原来几人先曾使人入长安,结连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三人为内应,共谋贼党。

8、太傅、中书令、侍中奉寿圣皇太后册宝升殿,用。

9、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及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

10、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

11、吾儒之五常百行,诱掖奖劝,有一不引人为善者哉?昔文帝问侍中曰:“六经本是济俗,若性灵真要,则以佛经为指南。

12、刘超、钟雅与右光禄大夫荀崧、金紫光禄大夫华恒、尚书荀邃、侍中丁潭侍从,不离帝侧。

13、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4、侍中颜竣至是始贵,与偃俱在门下,以文义赏会,相得甚欢。

15、桑弘羊精于心算,善于理财,13岁即在汉武帝身边担任侍中,后在聚财富国方面大显身手。

16、侍中袁卓有意讽谏刘骏,极口称赞高祖刘裕勤俭有德,刘骏变色说:“一个种田的用这些东西已经算是过度了!”。

17、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18、往者侍中贾逵摘谶互异三十余事,诸言谶者,皆不能说。

19、两表递入成都,后主方得李福还报,说是丞相亮寿终,免不得悲恸逾恒;忽又接得延仪二人的讦奏,心下大惊,急召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入示二人表文,询明顺逆。

20、太傅、侍中奉至尊寿皇圣帝宝升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