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i

百戏


拼音bǎi xì
注音ㄅㄞˇ ㄒ一ˋ

繁体百戲


百戏

词语解释

百戏[ bǎi xì ]

⒈  古代杂技的总称。

acrobatics;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乐舞杂技的总称。

《后汉书·安帝纪》:“乙酉,罢鱼龙曼延百戏。”
唐 刘晏 《咏王大娘戴竿》:“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楼下施呈百戏,供奉御览。”
姚雪垠 《燕辽纪事》:“午饭以后,你们仍来 大政殿 前,陪 洪承畴 观看百戏。”

国语辞典

百戏[ bǎi xì ]

⒈  古代对各种戏、乐的概称。百戏一词,首见于汉代,而南北朝以后,则义同于散乐。参见「散乐」条。

⒉  泛指各种杂技的表演。

唐·刘晏〈咏王大娘戴竿〉诗:「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干妙入神。」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一日,赵琮又到长安赴试去了,家里撞著迎春日子,军中高会,百戏试呈。」

德语Artistik (im Altertum)​ (S)​

分字解释


※ "百戏"的意思解释、百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当时不仅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大,就连乐舞百戏的发展也形成了两次高潮。

2、“曼衍鱼龙百戏场,分棚啸侣各行觞;春人来去纷如织,萧鼓千村赛药王。

3、章仇兼琼镇日,佛寺设大会,百戏在庭,有十岁童儿舞于竿杪,忽有一物,状如雕鹗,掠之而去,群众大骇,因罢乐。

4、一首笙歌春似海,万家灯火夜如年,雪月梅柳开新春,花鼓龙灯闹元宵,灯火良宵,鱼龙百戏,琉璃盛世,锦绣三春。祝元宵快乐!

5、数年之后,敦煌市场,丝绸相交,歌舞相望,神笔张终于找到了日夜思念的女儿,但英娘已沦为百戏班子的歌舞伎。

6、汉代长安的乐舞百戏根据演出规模的大小一般选择在殿堂、庭院和广场进行。

7、弋阳腔可不就是江西的嘛,百戏之祖的昆曲也曾取其部分音腔,明白了。

8、上层墓主端坐于祠堂之内,下层有马上及马车上的各式百戏表演。

9、真正让皮影成为百戏中的正剧,当在宋代。

10、杂耍部分,爬杆、攀索、倒悬、滚刀,百戏并作,那股喜庆热闹的劲儿,很有点老北京天桥旧事的味道。

11、魔术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出现在我国汉代的“百戏”中,至唐宋年间,魔术作为一种表演技艺尤为发达。

12、这时会中有识之士也都已看出,这书生明着是跟哈赤玩闹,实则是在搅扰福康安这天下掌门人大会,要令他一个庄严肃穆的英豪聚会,变成百戏杂陈的胡闹之场。

13、“兴化戏”,是在古代“百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

14、清代时期,元宵节在原有的活动——夜间燃彩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

15、据了解,目前在兵马俑出土的陶俑中,没有发现女性兵马俑,目前在整个秦陵的考古中,包括百戏俑坑等陪葬坑中,也都没有发现女性陶俑。

16、试以“动态”这一事物特有的外部表象探讨中国古代体育仿生学,重点对古代养生保健操、百戏和武术中的动态仿生进行了讨论。

17、“兴化戏”,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18、文章说,唐朝首都长安,实施宵禁,但在元宵前后三天,城开不夜,方便民众赏灯,光烛天地,百戏杂陈,热闹非凡,历代沿而成习,至今不歇,俗称“小过年”。

19、莆仙戏是中国现存戏剧中古老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20、昨日,安徽百戏城项目设计通过专家审查,一个4万平方米左右的集杂技场、综合剧场及地方戏剧场的综合观演建筑将矗立在巢湖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