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áo xì
注音ㄔㄠˊ ㄒ一ˋ
繁体嘲戲
⒈ 调笑戏谑。
⒉ 指调笑戏谑之辞。
⒈ 调笑戏谑。
引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嘲戏之谈,或上及祖考,或下逮妇女。”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安石 将小官的《满庭芳》奏与天子,道俺不合吟诗嘲戏大臣之妻。”
《红楼梦》第六四回:“贾蓉 见 俞禄 跟了 贾璉 去取银子,自己无事,便仍回至里面,和他两个姨娘嘲戏一回,方起身。”
⒉ 指调笑戏谑之辞。
引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孔融 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
《南史·荀伯子传》:“凡所奏劾,莫不深相訶毁,或延及祖禰,示其切直。又颇杂嘲戏,故世人以此非之。”
⒈ 嘲笑戏谑。
引《南史·卷三三·荀伯子传》:「凡所奏劾莫不深相诃毁,或延及祖祢,示其切直。又颇杂嘲戏,故世人以此非之。」
《红楼梦·第六一回》:「于是又有素日一干与柳家不睦的人,见了这帮,十分称愿,都来奚落嘲戏他。」
1、放炮少者,乡邻去其处拜年,多有怜悯之心,而无嘲戏之意。
2、古代文人虽然以文言为宗,以诗歌表达兴观群怨,但有时也以游戏、调笑的笔墨写诗,表达某种幽默或嘲戏的态度。
3、文章第一要务是溯源,爬梳嘲戏行为或谐谑情趣在诗歌中的发展脉络。
4、尤好剧谈体语,公私言聚,多相嘲戏。
5、那是在第二十四回,元宵夜,陈敬济上街“走百病”,与蕙莲一路嘲戏,你来我去,最后两人郎有情妹有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