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矣


拼音yǐ yǐ
注音一ˇ 一ˇ


已矣

词语解释

已矣[ yǐ yǐ ]

⒈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finish; be over;

⒉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袁枚《祭妹文》

引证解释

⒈  完了;逝去。

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陵 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於我已矣。”
宋 王安石 《伤杜醇》诗:“悲哉 四明山,此士今已矣!”
明 刘基 《江神子》词:“千古 钟期 今已矣,空惨愴对瑶琴。”

⒉  语气词。用于句末,与“矣”同义。

《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上》:“传为经作,而经不为传作。信传而诬经,其陋儒已矣。”
清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一:“‘已’为语终之词,则与‘矣’同义;连言之则曰‘已矣’。”

⒊  叹词。罢了,算了。

《庄子·人间世》:“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
汉 贾谊 《吊屈原赋》:“已矣!国其莫我知兮,子独壹鬱其谁语?”
《汉书·苏武传》:“收族 陵 家,为世大戮, 陵 尚復何颜乎?已矣!令 子卿 知吾心耳。”

国语辞典

已矣[ yǐ yǐ ]

⒈  表示绝望的语词,有罢了、算了的意思。

《楚辞·屈原·离骚》:「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
《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罢了 完了

分字解释


※ "已矣"的意思解释、已矣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已矣乎,道贵好,回头那怕年老耄;神仙留下栽接方,志士须要真心造。

2、死亡不再有,也不再有悲伤和生死离别,不再有痛苦,因往事已矣

3、不再有悲伤和生死离别,不再有痛苦,因往事已矣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5、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6、尊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7、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中国文化,在三代以后,便建立了一个作人的最高标准,就是圣。

8、每个人类个体的死亡都是一个悲剧,逝者已矣,生者有时却永难释怀;而且,我们认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9、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发问的人大概忘了,冥府有孙郎。

10、清明节到了,记忆的潮水慢慢的涌来,逐渐淹没我们对远去亲人的思念。斯人已矣,我们无法挽留。唯有放开胸怀,更好地生活,才是最实在的选择。

11、它不像演讲,因为作者长已矣,作品犹可追。

1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

1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4、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15、上帝擦去他们所有的眼泪。死亡不再有,也不再有悲伤和生死离别,不再有痛苦,因往事已矣

16、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17、象简金鱼浑已矣芒鞋竹杖兴悠然。

18、清明节快到,记忆的潮水慢慢的涌来,逐渐淹没我们对远去亲人的思念。斯人已矣,我们无法挽留。唯有放开胸怀,更好地生活,才是最实在的选择。

19、昌言驾说,犯天下之所不喜,被讥弹,蒙谤议,甚且危身亡躯,是亦可以已矣

20、唉,算了,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哎,这句词好像不是这么说的,逝者,好像就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