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

都督


拼音dū du
注音ㄉㄨ ˙ㄉㄨ

都督

词语解释

都督[ dū du ]

⒈  总兵。古代的军事长官。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官衔。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马副使鸣騄?徐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governor of province; military governor;

⒉  统率。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command;

引证解释

⒈  总领,统领。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后 备 诣京见 权,求都督 荆州,惟 肃 劝 权 借之,共拒 曹公。”
《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会 魏 军动,詔以 嶷 为 南蛮 校尉、 荆 湘 二州刺史,都督八州。”

⒉  三国 时,帐下领兵者即称都督,犹后世的卫队长。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临发,其帐下将 张达、范彊 杀 飞,持其首,顺流而奔 孙权。

飞 营都督表报 先主,先主 闻 飞 都督之有表也,曰:‘噫! 飞 死矣。’”
《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寧 先以银盌酌酒,自饮两盌,乃酌与其都督。”

⒊  古代的军事长官。

《晋书·职官志》:“江 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 王导 等权重者乃居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赵 相初除都督。”

⒋  民国 初为各省军政长官。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五天后便见报,开首便骂军政府和那里面的人员;此后是骂都督,都督的亲戚,同乡,姨太太。”

国语辞典

都督[ dū dū ]

⒈  统领。

《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⒉  职官名。汉末始有此称。三国时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以大都督及都督中外诸军权位最重。晋、南北朝以后因之,名称或稍更异,大抵掌理军事及边防重镇。唐中叶以后,以节度使代之,都督之名遂废。元置大都督府,统领诸卫。明改元之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制与元同,然非晋唐旧制。

⒊  民国初年各省军政长官的称呼。

英语(army)​ commander-in-chief (archaic)​, provincial military governor and civil administrator during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era (1911-1949 AD)​

德语militärischer Gouverneur einer Provinz (Eig, Mil)​

分字解释


※ "都督"的意思解释、都督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此时胡汉民正任广东都督,黄三德很快便将呈文递上都督署,然而不料一月之久,“渺无声息”。

2、自都督府以至市廛街巷,无处无之。

3、大都督厍狄干帅诸将前驱,神武总众继进。

4、都督,大事不好,营外燕军攻营,响炮之时,大军误认做自家信号,已冲了出去。

5、仰内务部通行各省都督,传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

6、褚遂良,因书法而冠绝一时,最终由于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所以被贬为了潭州都督

7、都督烧麦是昆明的名特色小吃。

8、辛丑,凉州都督王君掞破吐蕃于青海之西,虏辎车、马羊而还。

9、决定广东独立,并推举张鸣岐为临时都督,镇统龙济光为副都督

10、冯特民原系同盟会伊犁支部负责人,后来负责新伊都督府外交,因在迪化之战中与刘先俊有些接触,新伊都督府改组后就继续负责新疆都督府的涉外活动。

11、临安城内,元朝两浙大都督府中,何明权身着副都督官袍在芒兀台面前点头哈腰地应声着。

12、丙午,诏进道成太傅、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兼领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13、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14、武昌起义后,广东独立,都督胡汉民任梁为军政府交通部部长.

15、他小子一家占着江东历经三代,再加之又有长江天险和四位都督坐镇。

16、陈作新运动新军巡防,功亦大,当为副都督

17、谈不上什么辛苦不辛苦的,都督见召,我们这些在底下当小兵的,能不奉命唯谨么?

18、明帝临崩,出为会稽太守,加都督,坐误竟囚,降为冠军。

19、营寨进退有度,实难有破绽,大都督怎言徐晃自恃过高呢?

20、不敢烦劳都督,小民此次前来,就是请都督传令打开城门,放小民一行人出去,小民有些要事,回城后必然厚谢都督大人!